胃癌发生

作品数:560被引量:205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梢房静远房殿春萧树东许岸高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肿瘤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sa_circ_0010697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上海医学》2024年第4期238-244,共7页谢富佳 翟娜娜 习城 孙亮 罗华友 
云南省科技厅昆医科技计划项目昆医联合专项(202001AY070001-146);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1244)。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1069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查询hsa_circ_0010697基因序列,合成慢病毒载体;制备胃癌细胞SGC-7901。设置3组。对照组:胃癌细胞SGC-7901,未转...
关键词:胃肿瘤 SGC-7901细胞 hsa_circ_0010697基因 细胞增殖 
新型免疫检查点在胃癌发生、进展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胃肠病学》2023年第10期626-631,共6页张润兵 高春 伍杨 史婷婷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郑晓凤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3JRRA167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JR5RA1012);兰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重点项目(2023-2-29);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培育项目(1001451201)。
胃癌患病率高、致死率高,免疫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并非所有胃癌患者都能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和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单克隆抗体治疗中获益,因此发掘新的免疫检查点成为未来治疗趋势。本文...
关键词:胃肿瘤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白介素-17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支持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肿瘤学杂志》2023年第10期840-846,共7页陈雨甜 徐红 陈红玲 陈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其引起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而IL-17作为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IL17+细胞和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并与胃癌预后不良相关。全文综...
关键词:胃肿瘤 白介素-17 幽门螺杆菌 肿瘤免疫微环境 髓源性抑制细胞 T细胞耗竭 
铁死亡在胃癌发生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肿瘤学杂志》2023年第6期470-478,共9页荣耀 董凤源 唐明政 张癸乾 蔡辉 
甘肃省2020年度重点人才项目(2020RCXM076);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2022CXZX-748);2021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ZYYDDFFZZJ-1)。
铁死亡是一种较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但不同于凋亡、自噬等其他细胞程序性死亡,其发生机制与铁过载、脂质过氧化蓄积、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全文阐述了铁死亡的触发及GPX4、辅酶Q10、FSP1、DHODH等分子调控的防御机制,总结了相关非编...
关键词:铁死亡 胃肿瘤 非编码RNA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肿瘤学杂志》2021年第10期813-817,共5页赵慧晨 王赛琪 陈贝贝 邢一舒 陈小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2714);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4200510023);河省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230041027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2102310413);河南省科技攻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82102410023);河南省医学科技发展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项目(SB201901101);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2018020486);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项目(YXKC2020008)。
E-钙黏蛋白(E-cadherin)是一种由CDH1基因编码的跨膜糖蛋白,在维持细胞黏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E-钙黏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信号通路,E-钙黏蛋白缺失可导致胃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全文就E-钙黏...
关键词:胃上皮细胞 胃癌早期诊断 精准治疗 胃癌发生 抗肿瘤药物 细胞黏附 功能障碍 细胞增殖 
胃癌的分子分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栾瑞瑞 刘芳芳 
胃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排名第三。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较复杂,分子分型方法有利于帮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预后。胃癌的分型方法有很多,包括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以及免疫分型等。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常见...
关键词:精准医疗 分型方法 个体化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 分子分型 治疗和预后 免疫分型 胃癌发生 
Wnt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肠病学》2021年第6期353-357,共5页石鹏双 房静远 
从全球范围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Wnt信号通路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Wnt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 胃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被引量:2
《胃肠病学》2021年第6期373-377,共5页赵梓岐 倪坤明 付伟伟 丁士刚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多发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胃癌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外泌体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外泌体可通过转运特定的外泌体内容物来调节局部和远处的细胞通讯,亦...
关键词:胃肿瘤 外泌体 诊断 治疗 机制 
“偏近、朝远”:基于原发部位胃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决策思辨被引量: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1年第3期230-234,共5页张原 戎泽印 黄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526、82072662);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高峰高原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20161425);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项目(YCG2017MS28);上海市松江科技攻关项目(18SJKJGG23、19SJKJGG22)。
目前研究发现,胃癌发生部位与其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密切相关,并逐渐将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视作两种独立的肿瘤类型。本文简要概述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在病因学病理学、基因表达、分子标志物及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胃癌的诊疗工...
关键词:诊疗工作 原发部位 近端胃癌 远端胃癌 胃癌发生 肿瘤类型 病因学 分子标志物 
NOD1和NOD2在Hp阳性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重庆医学》2021年第1期13-16,21,共5页申学东 王红卫 呼延智伟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和NOD2蛋白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OD1和NOD2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Hp阴性和阳性胃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W...
关键词: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