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学派

作品数:43被引量:11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鹏储全根和中浚汪剑周铭心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家庭医学(下半月)》《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药学报》《四川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丹溪学派到温补学派阴虚概念嬗变研究
《新中医》2024年第21期191-197,共7页宋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揭榜挂帅项目(2023-JYB-JBQN-071);任应秋“階墀”基金研究专项(2023-RYQJC-006)。
阴虚证是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共同关注及重点探讨的临床证候。通过梳理从丹溪学派到温补学派“阴虚”概念的嬗变,认为这种概念内涵的嬗变凸显了不同时代对“阴”的具体指代以及对“阴虚”的发生机理、变化转归等认识的不同。朱丹溪本人...
关键词:阴虚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学派研究 真阴 
陈士铎辨治黄疸的学术思想探究被引量:1
《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9期1814-1817,共4页王石中 俞赟丰 王若宇 郑润锈 孙克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1524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2104809)。
通过研究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学术著作,总结发现其别具特色地从黄疸的分布、深浅来辨其病位。将黄疸病因归于五脏六腑,但认为病变关键在“湿”。治疗上遵五脏生克之理:润肝泄心,辨治心疸,补土利金,辨治肺疸;补命门之火,解脾土之寒而治...
关键词:陈士铎 黄疸 五脏生克 润肝泄心 补土利金 柞木 温补学派 五行理论 
赵献可学术思想探析被引量:1
《中医临床研究》2023年第13期67-70,共4页周鎏生 谭明 
赵献可,中国明朝末期著名温补派医学家,著有《医贯》一书。赵献可强调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人的发育过程中,先有命门,而后生成五脏六腑,命门为十二脏腑之根,为生命之源。他发展了朱震亨的相火理论,提出肾阳虚亦可...
关键词:先天命门 相火新论 脾肾同补 温补学派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中的运用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胡梦琪 李赟 
近年我国不孕症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常见类型之一,归于中医“全不产”“断绪”范畴。中医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古今医家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中,“肾命学说”可追溯于《黄帝内经》,明代温...
关键词:肾命学说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不孕症 明代温补学派 阴阳 重阳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被引量:4
《河南中医》2022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杨必安 曹丽娟 韩雨欣 姚鑫 闫敏敏 黄作阵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J2018-78)。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
关键词:温补流派 温病学派 五运六气 明清时期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补学派治疗郁证处方及用药规律被引量: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年第4期174-179,共6页段展辉 刘桂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8]119号);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志远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鲁卫函[2022]93号)。
目的:挖掘温补学派治疗郁证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以医家相关著作为文献检索来源,纳入薛己、孙一奎、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温补学派代表医家著作中运用内服方剂治疗郁证的医案,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SPSS Modeler软件建立中医...
关键词:温补学派 郁证 处方及用药规律 
燃起身体的“小火炉”
《中医健康养生》2021年第12期13-15,共3页孙学达 李杭 
寒冬已至,购置棉衣、添加棉被、室内取暖以及随身携带暖手宝等,是大多数人的取暖方式。关于冬季保暖,中医有更为独特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补益阳气燃起身体的"小火炉"。明代医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
关键词:明代医家 温补学派 张景岳 取暖方式 阳气 
明代温补学派痈疽诊疗思路探微被引量:3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787-791,共5页张思雅 金子开 刘心月 周忻翊 金小鄂 齐亚军 占茂林 
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ylzy05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1908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S202010369065)。
[目的]探讨明代温补学派痈疽诊疗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明代温补学派代表医家汪机、薛己、孙一奎的著作《外科理例》《外科枢要》《赤水玄珠》中以温补治疗痈疽的论述、医案、具体药方、针刺手法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痈疽 明代温补学派 汪机 薛己 孙一奎 外科理例 外科枢要 赤水玄珠 
薛己运用六味地黄丸规律新探被引量:9
《中医学报》2019年第2期255-258,共4页王泷 郭彦麟 孙钰 任北大 张保春 
钱乙最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
关键词:薛己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 痰饮病 钱乙 五迟 疮疡 命门学说 温补学派 
明代温补学派对丹溪学派滋阴治法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9
《新中医》2019年第3期42-44,共3页宋佳 汤巧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项目(2016XAJLJJ-007)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
关键词:滋阴 温补学派 丹溪学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