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读

作品数:27被引量:1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袁碧霞李如龙陈重瑜刘泽民李如龙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研究》《台湾研究集刊》《语言研究集刊》《东南传播》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汾河片握攥义“□_(■)ya”本字考
《汉字文化》2024年第20期18-20,共3页卫甜田 
考本字一般从音、义两方面来考证。但若求取本字的语音形式是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我们可以用“功能法”来考证本字。即在同一片区内,意义与功能都相同的几个近似语音形式必然是同一字形。其中,有一个语音形式符合语音演变的规律,它的字...
关键词:考本字 功能法  文白读 
凤凰(沱江)方言古入声文白读的层次被引量:1
《方言》2019年第2期216-222,共7页瞿建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接触与湘西土家话苗语的汉借词研究”(18BYY056)的支持
湖南凤凰(沱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其古清声母入声字文读阳平,白读有阴平、去声两个层次。古全浊声母入声字文读阳平,白读去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文读有阳平、去声两个层次,白读有阴平、去声两个层次。文读是从周边西南官话或普通话借入...
关键词:湖南凤凰方言 古入声 文白读 层次 
“莲花落”与“莲花乐”
《兰台世界》2016年第8期114-116,共3页马冬梅 
根据宋代有关"莲花乐"的文献以及地方志记载,结合早期韵图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莲花乐"的读音形成于宋代。元代宕江摄入声字文白异读,因此大量出现"莲花乐"的同音代替写法"莲花落"。后来由于"乐音乐"保留文读音",乐快乐"受其影响文...
关键词:莲花乐   文白读 
会宁方言语音特点
《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刘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甘肃方言语音调查研究(11YJA740050)
会宁县属白银市,通行话语与市区、靖远等处差异较大,通过田野调查,总结了会宁话的声韵调系统,并对声母、韵母、声调分别做详尽的分析,同时列举并标明当地文白异读、谚语等实际语音读法。
关键词:会宁 语音 文白读 谚语 
闽语南部方言豪韵的文白读与语音层次问题被引量:2
《语言研究集刊》2012年第1期35-45,353,共12页刘泽民 
国家社科基金10BYY04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A740077;上海市重点学科S30402资助
闽南话豪韵的两个主要读音层的文白读关系过去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从深层次上反映了学者对豪韵的历史层次有不同的认识。文章通过方言资料的共时与历时比较,剖析豪韵的历史层次,试图对文白读判断上的歧见做出解释。我们把闽语豪韵的主...
关键词:闽语 豪韵 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 
从语音比较看天台方言中η′的来源
《大舞台》2011年第10期138-139,共2页叶笑敏 
本文从天台方言韵母音系中自成音节的η′字入手,主要分析了"鱼"的三四种不同的读音所体现的历史层次,并追本溯源,找到各个读音的不同来源。在此基础上,给不同读音作一个大致的排序;以此证明,文白读与实际语音的历史先后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文白读 历史层次 
柘荣话的文白读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袁碧霞 
本文以闽东方言的柘荣话为切入点,在前人关于文白读与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柘荣话文白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后,总结柘荣话文白读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柘荣话 文白 表现形式 特点 
温州话声母的文白读和中古声韵的构拟
《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1期21-32,164-165,共14页吴安其 
温州话保留着全浊声母,端知有别,从邪床禅合流,精照合流。非敷有 f-、h-两种读法,奉母有 v-、-、b-三种读法,禅母有 z-、j-、dz-、dz-四种读法,日母字有 n-、■-、η-、z-四种读法,匣母字有-、v-、j-、g-四种读法。匣母字白读为 g-...
关键词:韵母 文白异读 底层影响 
广播中闽南方言的文白读音
《东南传播》2005年第11期61-61,共1页林丽卿 
用闽南方言对本地和台湾广播,我们通常用的是用普通话写成的文稿,这就经常要碰到两个颇为麻烦却又回避不了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词语问题,即普通话词语如何转换成闽南方言相应的同义词语;另一个是语音问题,即闽南方言词语的读音问题。闽...
关键词:闽南方言 文白读 普通话 方言语音 读音 广播 同义词语 方言词语 发展变化 同形同义 
北京音系里文白异读的新旧层次被引量:7
《中国语文》2002年第6期550-558,共9页陈重瑜 
本文指出,在北京音系里,在有[+/-韵尾]对比的文白读音之间,文读不带韵尾,白读带韵尾;文读是旧音,白读是从文读衍生出来的新音。本文提出三种资料证明[+韵尾]音节是衍生的后起层次:1.由中古至今的语音发展(包括同一谐声系统里先后舒化的...
关键词:北京音系 文白异读 文白读音 音节结构 语音 中古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