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观

作品数:127被引量:19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毅张炜周少川柏悦王荣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梁启超的文化史观到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通史的书写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44-55,共12页李天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重构中国: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1901—1949)”(2017-01-07-00-05-E00029)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20世纪初,梁启超高擎“史界革命”大旗,加速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在新史学思潮的激荡中,随着史学专业化的强化和“国史”(通史)观念的形塑,基于对旧史学“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缺陷的共识,以及通过文化发扬以振奋民族精神的...
关键词:梁启超 新史学 文化史观 中国文化史 通史 
钱穆朱子文学研究刍议
《武夷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1-7,共7页程荣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朱子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FJ2022MJDZ032)。
钱穆站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宏观上研究朱子的三大文学著作、文学理论和创作。认为朱子会通经学、史学和理学而治文学,《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为文学研究找到一条文道融合之路。朱子的文学理论继承了以“言志”为标志的儒家诗...
关键词:钱穆 朱子文学 文化史观 “融和合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的主要贡献及深远影响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李金坤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切实的“文化”定义与进化的文化史观;二是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的鲜明色彩;三...
关键词:人本主义思想 柳诒徵 文化史研究 文化史观 文化评判 民族主义精神 五个方面 开山之作 
侯外庐怎样评价陈寅恪?——基于历史观的探讨
《安徽史学》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程鹏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3&ZD242)的阶段性成果。
侯外庐一生很少提及陈寅恪的名字,但在字里行间对其史学有所批评,集中表现在魏晋之间的矛盾本质、“阶级”的含义、历史发展的基础、如何看待门阀士族等问题上。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本质上是唯物史观和文化史观的分歧,而这一分歧...
关键词:侯外庐 陈寅恪 唯物史观 文化史观 
“河北胡化”新论——一个基于中原传统社会与政治结构的阐释
《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73-94,M0004,M0005,共24页苏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古中国多元传统的竞争、互动与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JJ1D7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中华民族史优势学科项目(项目编号:DF2023YS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寅恪“河北胡化论”的理论基础是民族一文化史观,其中蕴含了文化决定民族、民族一文化决定政治两个决定关系,二者反映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然而前者并不成立,后者则不能前置于古代时期。“河北胡化论”的核心实不在于陈寅恪所坚持...
关键词:河北胡化 民族文化史观 差序格局 家国二重性 亲情主义 
中华文化输出与欧亚文化认同——从东亚世界论到欧亚东部世界论被引量:1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1期1-14,183,共15页王素(讲述) 张乐之(整理) 
中华自古重文化。文化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古人认为文化就是礼乐教化,即“文德”。孔子以文化论国家兴衰,始创文化史观,而后历代皆行其法。在文化史观的视角下,文化输出尤为重要。“二十五史”与职贡图系统均记载了中国的朝贡体系,其中...
关键词:文化史观 文化输出 东亚世界论 欧亚东部世界论 变容 
兰普莱希特文化史观的国际传播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23年第12期112-124,共13页柏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项目“兰普莱希特史学研究”(17XJC770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兰克学派史学家群体研究”(20CSS003)。
德国文化史家卡尔·兰普莱希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作多部文化史巨著,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史观点。兰普莱希特的文化史观在德国学界引发巨大争议,同时,在欧美国家乃至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一史学现象得益于兰...
关键词:兰普莱希特 德国史学 文化史 史学传播 新史学 
大文化史观与社会风俗呈现——评《汉江文化史》
《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12期122-123,共2页刘保昌 
由著名文化学者刘玉堂、刘庆平主编的《汉江文化史》,分列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一共8部,洋洋330万言,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汉江文化史》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纵向论述汉江流域的...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 出版发行 隋唐五代 文化史观 文学与艺术 汉江流域 社会风俗 神话与传说 
当代文学的“另册”——当代旧体诗词概观与20世纪70年代“旧体诗热”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10期17-22,共6页马杰 
对于当代文学史研究来说,当代(本文主要指20世纪50—70年代)的旧体诗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如此庞杂的“历史存在”,现有的文学史著仍未能将其有效地纳入研究序列或视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学界似乎始终为当代旧体诗词的“合...
关键词:旧体诗词 当代文学史 木山英雄 文学史著 内在规定性 文化史观 革命史观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文化史”检视与重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0-117,共8页戴逢国 杨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研究”(22BKS041);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研究”(2021HNMGCZX4)。
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话语体系中的“文化史”,要将其置于生产史、社会史的叙述框架和图景中,以社会历史观的视角进行考察。在理性主义统摄的年代,“文化史”的叙述主题是宗教史或政治史,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史,书写方式是一种“观...
关键词:唯物史观 文化史 文化史观 社会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