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

作品数:232被引量: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煜陈美东李佐龙李欣游红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作家协会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关于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讨论与求证——以北半球中纬度冬至日为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50-51,共2页吴济廉 
笔者发现,一些复习资料中关于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描述不够完善甚至错误,以北半球中纬度冬至日的端点移动轨迹(简称轨迹,下同)为例,主要有以下三种轨迹图(图1、图2、图3)。
关键词:冬至日 北半球 端点 纬度 复习资料 
“街心公园日晷观测”活动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第6期41-42,共2页张思先 
一、提出目的要求 通过实地观察,明确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掌握其测时原理;通过对H晷晷盘和底座夹角的测量,计算出巢湖市的纬度;观察冬至日正午晷针影与12时的刻度线重合时,计下手表的时间(北京时间),通过地方时换算求...
关键词:活动设计 日晷 观测 公园 巢湖市 冬至日 地方时 时间 
不同纬度、不同日期太阳视运动图形分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21-22,共2页赵焕义 刘长伟 
一、特殊纬线上的太阳视运动 1.南北极点 北极点:天顶与北天极(N)重合。夏至日时,太阳整日不落,在天空做逆时针方向运动(仰视),其地平高度为23.5°,如图3中上图所示。南极点:可把图2中下图倒转过来,便得到图3下图(天顶...
关键词:运动 太阳 图形分析 纬度 极点 冬至日 重合 仰视 
高中地理中极易混淆的概念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24-24,共1页魏贯通 
关键词:高中地理 概念 地理教学 低压 气旋 冬至日 近日点 
日出和时刻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第9期15-15,共1页蓝兆启 
日出和时刻一、同一纬线上的两个不同地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位于东方的地区总是比位于西方的地区日出早,时刻也早。如果两地处在有极昼极夜的极圈内,那么,位于东方的地区要比位于西方的地区时刻早。但无日落或日出现象。二、同一经...
关键词:五九七农场 不同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黑龙江省 日出时 北半球 球极 太阳 冬至日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教学探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第5期25-25,共1页戴竹君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教学探讨戴竹君笔者在讲授“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高中地理课本上册第62页第二自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
关键词:太阳直射点 季节移动 气压带 北半球 教学探讨 南回归线 冬至日 夏至日 地球公转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推导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第9期17-17,共1页段惠民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用公式H=90°-(?)+δ。关于这个公式的推导,教材及教参都没有系统的介绍,难免使教师、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学生也难以理解,靠死记...
关键词: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公式推导 太阳直射点 纬度 10月份 专业培训 冬至日 夏至日 南北回归线 赤道 
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一种简易计算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第Z2期19-19,共1页罗明健 
一、求某地的日出时间 1.原理:某地日出时间为该地夜长的一半数(时间); 2.公式:某地日出时间=该地夜长数(时间)÷2; 3.例题:试求出下图中A点(夏至日30°N某地)、B点(夏至日60°N某地)和北京三地各自的日出时间?
关键词:日出日落时间 简易计算方法 日出时 夏至日 昼长 冬至日 海口市 原理 南北半球 昼夜长短 
冬至与九九歌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第Z1期31-31,共1页安莹 
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这一天之后,阳光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渐渐增长,但由于太阳直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冬至日后地面气温仍继续降低,又因这时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关键词:冬至日 九九歌 蒙古高原 北半球 地面气温 强冷空气 西伯利亚 阳光直射 寒冷状况 陆地气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