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权力

作品数:31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鹏朱国华朱国华王欣谢有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广东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代诗学制度话语刍论
《文艺评论》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马东旭 
在元代诗学话语中,说明诗与外部权力制度关系,评价相关文学制度,对创作主体进行区辨,进而建构文学制度的话语,是为制度话语。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论诗与科举关系,二是评价采诗制度,三是区辨诗歌创作主体身份。这表现出元代文人...
关键词:元代诗学 文学权力 文学制度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47-159,共13页徐焕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2024QQJH016)。
初唐文士的政治、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仕进的演进,从而影响有唐一代精英政治群体的构成与更替。首先,李世民、李泰集团相继以文学才名从事储争活动,这种政争形态引领了文学仕进的特殊宦路。其次,以贵戚朝官为中心的文学社群寄托着...
关键词:初唐 文士 文学仕进 文学社群 文学权力 
文权“复归台阁”:晚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河北学刊》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薛泉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研究”(14BZW064)。
从现存文献看,晚明较早提及文权“复归台阁”说者,当为后七子盟主王世贞,时间在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间。此说提出后,得到馆阁文人的热烈呼应。所谓文权“复归台阁”,并非再现“三杨”时期的台阁文学气象,而是一种有限度的...
关键词:文学权力 复归台阁 郎署化 馆选 
“文学自觉”后的经学权力与文学权力:从疏离抗拒到协作耦合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168-176,I0003,共10页郭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代诗学视阈中的清代诗社考论”(项目号16BZW078)的阶段性成果。
经学在古代的学术文化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其他学术文化部类有持续产生影响的权力。在“文学自觉”后,受着经学权力控驭的文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在发展中取得成果也滋生弊端。同时,“自觉”后的经学权力虽然凌夷,但也一直...
关键词:文学自觉 经学权力 文学权力 宗经 刘勰 
由“继承”到“颠覆”---前七子郎署文学策略的实施与文学权力下移
《江海学刊》2022年第3期232-240,共9页薛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研究”(项目号:14BZW064)的阶段性成果。
前七子郎署文人走上文坛之初,以“继承”策略依附馆阁,在馆阁文学的框架内,有限地分享其文学权力。弘、正之际,他们开始实施“颠覆”策略,与馆阁争夺文学话语权。正德三年(1508)后,文学权力由馆阁移至前七子为中心的郎署。“颠覆”策略...
关键词:继承 颠覆 郎署 文学权力 下移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说考辨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97-104,共8页薛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研究(14BZW064)。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说,滥觞于樊鹏,经康海、陆树声、王世贞、四库馆臣等不断推扬与阐释,最终由清人陈田正式推出。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有一渐进过程,大致始于弘治时期,完成于正德、嘉靖间,即正德三年后的这段时间。移于郎署的文...
关键词:文学权力 移于郎署 馆阁 鸣盛意识 
李攀龙的结盟意识与文学权力复归郎署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56-66,共11页薛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研究”(14BZW064)的阶段性成果。
李攀龙具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其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的主盟意识。在此意识支配下,他积极主动地聚集志同道合者,结盟立派,确立了其盟主地位。这主要是通过倡导、施行较前七子更狭隘、偏激的文学主张,以及推行更为严苛的行为规范来实现的。...
关键词:结盟意识 盟主 文学权力 复归郎署 
论清代桐城诗歌总集的体派意识与文学权力互动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54-161,共8页史哲文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皖人宗族诗歌总集与文学世家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8D113)的阶段性成果。
前人多以姚范、姚鼐为桐城诗派之始,但在姚门之外,桐城已存在既有体派之名又有体派之实的"桐城诗派",其流派脉络、人员组成与诗学风格完整保存在清代桐城文人所纂《龙眠风雅》《枞阳诗选》《古桐乡诗选》《桐旧集》等诗歌总集之中。这...
关键词:桐城诗派 清诗总集 地域文学 文学权力 
文体秩序与文学权力:《文心雕龙》文体学论析被引量:4
《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169-176,共8页郭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诗学视阈中的清代诗社考论”(项目号16BZW078)的阶段性成果。
刘勰之文体学思想,以其宗经思想为原则,通过辨体,结合文体之秉受与传输经旨的功能,以对文体秩序的申明与论定而赋予社会生活领域中存在的各类文体以文体权力和文学权力。此权力得自于儒家经典,又归属于文体自身,在发展实践中获取其历史...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体秩序 文学权力 文体学 
儒、商互动与晚明郎署文学权力之下降被引量:2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22-31,共10页薛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郎署官与文学权力之关系研究”(14BZW064)。
奢靡世风之下的儒、商互动,建立在士人逐利、商贾求名基础之上,导致士商相混,界限模糊。这一方面促使郎署文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改易着其写作风貌,以前多适用于上流社会的一些应用文体,很大程度上因之走向商贾、市井之家,逐渐普泛化、...
关键词:儒、商互动 郎署 文学权力 下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