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特征

作品数:15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书敏祁志祥王小强叶知秋刘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环球首映》《绿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学与人文的协奏曲——品读杨文丰生态散文
《绿叶》2023年第10期76-80,共5页成雨田 
自生态文学创作在国内兴起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一级作家杨文丰教授的生态散文具备“科学与美学相映、诗性与神性相融、批判与悲相伴、自然与文化相生”的文学审美特征,以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严谨的科学...
关键词:生态散文 杨文丰 生态保护意识 文学功底 科学与人文 文学创作 自然与文化 文学审美特征 
艺术与技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音乐小说研究--兼论其文学审美特征与受众心理学实证被引量:1
《今传媒》2022年第11期73-77,共5页袁博聪 梅振宇 王瑞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融媒体视域中的音乐小说研究”(202111072022);2021年江汉大学学生科研重点项目:“融媒体视域中的音乐小说研究”(2021z0d30)。
媒介融合背景下,艺术在技术的引导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音乐小说这一新兴文学模式的出现,颠覆了以往单一“自律”或“他律”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模式显示出技术的科学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入手...
关键词:媒介融合 音乐小说 本雅明 艺术与技术 
电影是诗歌的庇护所——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电影的文学审美特征
《环球首映》2021年第9期33-34,共2页王骜 
作为发轫于法国新浪潮的世界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兼有作家、影评人、导演多重身份,“六个道德故事”是他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序列,旨在探究青年男女面对爱情和道德困境时的心理状况,着力于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和幽微,其创作特征体现...
关键词:侯麦 六个道德故事 法国文学传统 语言 文学审美特征 
“文学审美特征论”:童庆炳文艺美学思想述评被引量: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祁志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当代美学史>(16FZW05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学科转型与演进历程"(2016BWY012);2016年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美学全史"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历史的特殊语境和理论资源,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重要创新,有现实问题的关切与回应,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领域主流话语之一。本文以《童庆炳文集》十卷本为主要依据,着力梳理童庆炳"文学审美特...
关键词:童庆炳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美是价值 美在关系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特征的变化分析
《学习月刊》2013年第18期24-25,共2页陈宝琳 
文艺观点的发展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具有某种流动性.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身居其中的文学研究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文学审美这一本质属性的追求。“审美”.作为制约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主视角”.fll在电子图像时代新语境的产生与...
关键词:审美特征 文学审美 文学研究 文艺观点 图像时代 新语境 
卜奎流人诗歌及其审美特质被引量:1
《科教导刊》2012年第29期103-104,共2页毛琳清 赵忠山 孙奥博 陈春秋 王璐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卜奎流人及流人文学研究>成果;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齐齐哈尔流人文化研究>成果;编号:QSX2011A-7
卜奎文化流人,用他们横溢的才华和多情的笔墨创作出了大量以自己的悲苦的命运和艰辛的流放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这些流人诗歌有的是愤懑抑郁、凄苦悲凉的心境告白;有的是随遇而安、乐观自强的精神彰显;有的是以诗互励、以泪相交的友情写真...
关键词:卜奎流人 文学审美特征 诗歌 
“文学审美特征论”批评被引量:2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8-15,共8页叶知秋 
本文认为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是为适应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应景性的主张,既与事实无关也经不起理性和逻辑的推敲。这些主张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中权威性的观点,对于执教者和学生已经...
关键词:文学审美特征论 文学审美反映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审美 诗意性体验 
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形成及其演进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21-24,30,共5页孙书敏 刘文斌 
审美视角贯穿童庆炳文学理论研究的始终。审美主视角的形成就是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形成及其演进过程,也是他丰富发展自己理论的过程。从回答时代问题到文学观念的更新,再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细化到文学具体问题的创新性研究,童...
关键词:童庆炳 “文学审美特征论” 逻辑起点 理论体系 
揭秘“维纳斯的腰带”——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研究
《东疆学刊》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孙书敏 
国家"十一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家研究>(批准号:07BZW006)之部分内容
新时期初始,在我国文论试图摆脱政治和哲学束缚、回归自身的文化语境下,童庆炳提出的"文学审美特征论"将文学的根本特征由形式决定的形象特征重新归为由内容决定的审美特征,并提出了"文学的特殊本质是审美"的科学论断。"文学审美特征论...
关键词:童庆炳 “文学审美特征论” 理论背景 理论内涵 理论特色 
“篇隐句秀”说:《文心雕龙》文学审美特征论——对《文心雕龙·隐秀》主旨的解析被引量: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83-87,共5页王小强 
对《文心雕龙.隐秀》的论争由来已久,笔者在认定该篇补文为刘勰原作的基础上,对该篇作了详细的论证,认为该篇主旨阐明了刘勰文学作品审美特征见解。“篇隐句秀”是刘勰对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总要求,这个要求有尊重文学自身特质的一面,又...
关键词:文心雕龙 篇隐 句秀 审美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