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同位素分析

作品数:250被引量:1068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胡耀武王昌燧张全超张雪莲张国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南方文物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期导读
《南方文物》2023年第5期121-122,共2页袁靖 
考古学界对植物遗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形态学的分析来讨论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史前农作物栽培、驯化与传播等,鲜有对于史前农田管理的研究。《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反映的史前农田管理》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通过植物稳定...
关键词:考古学界 农作物栽培 同位素测定 植物遗存 考古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测试 稳定同位素比值 
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反映的史前农田管理
《南方文物》2023年第5期123-132,共10页王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原地区龙山—二里头时期农田管理研究”(19CKG007)资助。
已有研究表明,史前时期的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已采取施肥和灌溉措施,这主要得益于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应用,该方法作为一种研究史前农田管理策略的有效新手段,正在逐步成长为植物考古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介绍性文章...
关键词:植物遗存 稳定同位素 农田管理 施肥 
河北省武安磁山遗址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南方文物》2023年第2期142-149,共8页侯亮亮 李文艳 王路平 郭怡 高建强 乔登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9BKG044)资助。
为了揭示粟黍农业发展初期,家畜饲喂与粟黍利用的关系,本文对距今8000年前后河北省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重建当地野生生态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家犬和部分猪的食物结构中包含了一定量的粟...
关键词:磁山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家畜饲喂 黍粟农业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生计方式研究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23年第1期161-169,共9页张国文 甘恢元 林留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兴化蒋庄遗址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ZD2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8500-7000年先民和动物食物结构及生存环境的稳定同位素分析”(41503003)资助
本文通过梳理考古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和微体植物化石遗存,结合人和动物骨骼/牙齿等生物遗骸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数据,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的生计方式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表明,该时期先民拥有着多样化的食物结构,动、植物资源...
关键词:淮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中期 生计方式 动物 植物 稳定同位素分析 
陕西周公庙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
《南方文物》2021年第5期173-179,共7页李楠 何嘉宁 李钊 种建荣 杨颖亮 潘岩 
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021M6902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KG035)资助。
本文对周公庙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期了解西周时期关中地区周人的生业方式及采邑型聚落内的社会状况。数据显示,狗和大部分猪为家养杂食,少部分猪可能为山林放养;牛、羊采取野外放养与家庭圈养相结合的饲...
关键词:周公庙遗址 商周时期 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生业方式 
缘起: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多学科之路
《南方文物》2021年第1期173-178,共6页吕鹏 
202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科技考古优势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172)的资助。
经过90年的发展,中国动物考古学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与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科学方法不断纳入动物考古学的研究体系,中国动物考古学逐步形成一条多学科合作之路。本文系统回顾了...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DNA研究 残留物分析 
人骨稳定同位素视角下长江下游地区史前先民的生存方式及演变被引量:8
《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253-260,共8页董惟妙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步氏巨猿的摄食行为及对其演化和灭绝的潜在影响——41773008、新疆东天山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同位素食谱重建及生业模式——41701215);中华文明探源研究(2019—2022)(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2020YFC1521606)的资助。
了解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生业经济及演变﹐对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史前文化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本区域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海岸线变迁及遗址分布,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总...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长江下游地区 生存方式 
交流与转化——黄河上游地区先秦时期生业方式初探(上篇)被引量:13
《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170-179,共10页吕鹏 袁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12);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科技考古优势学科资助
黄河上游地区是古代先民劳动生息的良好场所,也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其生业方式因人群交流而转化和多元,形成了独特的生业格局。我们对该地区已发表的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和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进行重新评估,以较为一致的标...
关键词:黄河上游地区 生业 动物考古 植物考古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兴隆沟遗址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5
《南方文物》2017年第4期185-195,共11页张雪莲 刘国祥 王明辉 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基金资助
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于内蒙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部分人骨以及部分动物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先民以C_4类植物为主食,其δ^(15)N分析值与一般旱作农业区人群比较接近。所分析的动物则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人工饲喂痕迹。
关键词:兴隆沟遗址 古人类食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喇家遗址先民食物的初步探讨——喇家遗址灾难现场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1
《南方文物》2016年第4期197-202,共6页张雪莲 叶茂林 仇士华 
本文通过喇家遗址房址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以及相关遗存分析探讨其食物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喇家人以粟黍为其主食,并辅以一定比例的肉类,体现出旱作农业区的食物特征。
关键词:喇家遗址 齐家文化 古食物 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