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

作品数:546被引量:76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昌媛费梁江建平李成王跃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虎纹蛙蝌蚪对同域分布两种蝌蚪的食物选择被引量:1
《Zoological Research》2013年第3期209-213,共5页韦力 林植华 赵仁友 陈世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435;31270443);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426)
该文以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蝌蚪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作为捕食者对同域分布两种不同类型(可口性和非可口性)猎物蝌蚪(黑眶蟾蜍和黑斑侧褶蛙)的食物选择及行为响应。结果表明,由于该两种被捕食物种在面对其共同捕食者或天敌时...
关键词:无尾类 食物选择 虎纹蛙 黑眶蟾蜍 黑斑侧褶蛙 
饰纹姬蛙求偶鸣声特征分析被引量:13
《Zoological Research》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韦力 邵伟伟 林植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435;31270443);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426)
2012年5月,用SX950录音笔和Praat声音分析软件对浙江丽水繁殖季节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求偶鸣声进行录制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发出的求偶鸣声具有单一谐波鸣声结构、多脉冲(7、9~16)及纺锤形振幅等特征;所有鸣声主频率...
关键词:无尾类 求偶鸣声 饰纹姬蛙 叫声参数 种群比较 
角蟾科三亚科蝌蚪角质颌的显微结构比较(两栖纲,无尾目)被引量:3
《Zoological Research》2010年第5期550-554,共5页李成 董兆雄 王跃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08B3021)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06);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学项目(KSCX2-YW-Z-0905)部分资助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角蟾科8种蝌蚪角质颌的显微结构特征和形态特点,阐述了角质颌对蝌蚪觅食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角蟾科蝌蚪的角质颌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拟髭蟾亚科和掌突蟾亚科的蝌蚪具有相似的显微结构特征:角质颌呈厚重的...
关键词:角蟾科 蝌蚪 角质颌 显微结构 
中国湖南角蟾科一新种——桑植角蟾被引量:8
《Zoological Research》2008年第2期219-222,共4页江建平 叶昌媛 费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CF-30670245);四川省科技厅攻关项目(04SG011-024;05SG023-004;2006Z08-006)部分资助
对采集于湖南桑植县天平山的角蟾标本(CIB200078)与同域分布的相近种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标本及其他相近种标本比较后发现,该角蟾标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于其他物种。其形态特征与尾突角蟾相比:体形小,体长54.7mm;...
关键词:两栖纲 无尾目 角蟾科 角蟾属 桑植角蟾 新种 
无尾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及分析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刘森 江廷磊 施利民 叶根先 冯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61和3037026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309);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200007)
采用超声波监听仪U30录制无尾蹄蝠自由飞行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经Batsound3.0分析,其声波为高频(145.4±10.9kHz)、宽带(62.6±9.2kHz)、具两个谐波的短(1.67±0.4ms)FM型,不同于蹄蝠科其他蝙蝠的CF型,表明该科内物种声波类型存在多态...
关键词:翼手目 无尾蹄蝠 回声定位声波 FM型 
中国蛙科一新种——版纳大头蛙(两栖纲:无尾目)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2007年第5期545-550,共6页叶昌媛 费梁 谢锋 江建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245)部分资助
经核查和鉴定中国云南等地原定名为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Rana kuhlii Tschudi,1838)]的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并与产地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模式标本的有关描述相对比,两者在其形态、染色体及线粒体基因...
关键词:两栖纲 蛙科 大头蛙属 版纳大头蛙 新种 
中国四川省蛙科一新种——南江臭蛙(两栖纲:无尾目)被引量:7
《Zoological Research》2007年第5期551-555,共5页费梁 叶昌媛 谢锋 江建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245);四川省科技厅攻关项目(04SG011-024;05SG023-004;2006Z08-006)部分资助
对分布于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的花臭蛙[Odorrana(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结果发现四川省南江和万源县的花臭蛙标本与其他产地的花臭蛙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是:1)...
关键词:两栖纲 蛙科 无尾目 臭蛙属 南江臭蛙 新种 
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夏秋季生境选择被引量:21
《Zoological Research》2005年第3期263-271,共9页戴建洪 戴强 张明 张晋东 李成 刘兵 刘志军 王跃招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KSCX2-SW-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252;30070090)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 m×50 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 m×10 m的样方,测量...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 高原林蛙 倭蛙 岷山蟾蜍 生境选择 
基于12S和16S rRNA序列的湍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0
《Zoological Research》2005年第1期61-68,共8页金义文 江建平 谢锋 郑中华 徐俊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0 0 0 0 18) ;国家财政部资助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特别支持费 (STZ -0 1-19)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香港野生生物保护基金会项目
测定了湍蛙属 6个种共 10个种群 ,以及 4个外群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片段 ,比对后有94 0bp序列 ,发现 35 2个变异位点、 186个简约性位点。运用NJ法、MP法、ML法构建了系统关系树 ,各系统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分为两组 :...
关键词:湍蛙属 12S RRNA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无尾目 
中国西部地区绿蟾蜍的分类研究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1999年第4期294-300,共7页费梁 叶昌媛 黄永昭 陈晓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 973 0 0 80 );成都地奥科学基金!(DASF)
对中国西部(新疆和西藏)原定名为绿蟾蜍Bufoviridis的27个居群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同时与产于邻近地区的Bufodanatensis(土库曼)、Blatastii和Bstomaticus(克什米尔)的3种蟾蜍标本或原始描述作了对比。我们赞同Borkin等(1988)的研究结...
关键词:两栖纲 无尾目 分类 绿蟾蜍 扎达蟾蜍 亚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