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女

作品数:624被引量:28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岐孟庆枢杜晓丽付红妹何乃英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悲剧色彩——以《伊豆的舞女》《雪国》为例
《绥化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73-75,共3页陈艳 
川端康成通过《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与命运中的挣扎与无奈。川端康成的个人经历、日本传统文化与审美观念,以及社会历史背景共同影响了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其作品反映出深刻的社会...
关键词:川端康成 女性角色塑造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翻译方法对比分析——以《伊豆的舞女》中译本为例
《今古文创》2025年第5期94-96,共3页谌美如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对等,更要注重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能传达出原文的信息与意义,同时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本文将选取三个版本的《伊豆的舞女》中译本,通过对比分析其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效...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方法 对比分析 
舞女、械斗与全球史的异托邦
《读书》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徐冠勉 
一七五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巴达维亚(现印尼雅加达)以西约二十多公里处的一个糖业种植园举办了一场舞女(ronggeng)表演。在性别失衡的商品边疆,这场演出算得上是一场盛会。为此,该种植园的华人劳工招呼邻近糖业种植园的劳工共同观看,并...
关键词:巴达维亚 种植园 全球史 糖业 异托邦 性别失衡 劳工 
岳阳出土文物与古丝绸之路文化因素考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张迎冰 
岳阳市博物馆馆藏玻璃珠饰、岳州窑胡人俑、舞女伎乐俑以及其它与域外文化有关的出土文物,与古丝绸之路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是岳阳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物证。通过对馆藏的西域和波斯胡人俑、舞女伎乐俑及动物俑的考...
关键词:岳阳出土文物 玻璃珠饰 胡人俑 舞女伎乐俑 丝绸之路 
伊豆:丰岛上的枯荣
《世界博览》2024年第21期4-5,共2页昭阳 
伊豆半岛,位于日本本州静冈县东部,一部《伊豆的舞女》成了它闻名世界的名片,在《飘雪》的旋律里,这一泓伊豆的温泉,又成了旅行者的向往之地。其实,在这片1430平方公里的半岛上,有1200多年历史的修善寺,有像抹茶一样触及的景观,也有一...
关键词:伊豆 《伊豆的舞女》 静冈县 旅行者 修善寺 半岛 
修善寺,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女”
《世界博览》2024年第21期6-13,共8页有德(文/图)  
热烈与宁静,入世与出世,世大的反差足以激发人们的灵感,所以修善寺一直受到日本文人墨客的青睐,许多文学巨匠都在这里留下过深深的印记。火一样的枫叶挂在枝头,与红色的木桥相得益彰;小径旁苍翠的竹林随风猎猎作响,与泉水和川流协奏出...
关键词:文学巨匠 修善寺 入世与出世 相得益彰 
从接受理论看林少华的译者主体性——以《伊豆舞女》汉译本为中心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1期563-570,共8页王潮芬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是文学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译者是源语文本的读者,且与译文读者关系密切,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挥主体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角度出发,考察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在译介《伊豆舞女》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体性。本...
关键词:接受理论 林少华 译者主体性 《伊豆舞女》 
伊豆·天城山·川端康成·松本清张翻越天城
《世界博览》2024年第15期92-96,共5页王子豪(文/图)  
天城山隧道位于伊豆半岛中部,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穿越这条隧道去追赶前方的小舞女一行人,在松本清张的小说《天城山疑案》中,谜案同样缘起于这条隧道。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1926)开篇是这样写的:山路迁...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 松本清张 川端康成 天城山 
论埃德加·德加绘画中的真实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上官玉洋 
埃德加·德加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绘画创作影响了19世纪之后的很多画家的创作思路,其作品又受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双重影响。德加的作品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分析埃德加·德加绘画中的真实性,尤其是其芭蕾舞女题...
关键词:埃德加·德加 芭蕾舞女 真实性 绘画 
伊豆:诗、温泉和大海的故乡
《时代青年(悦读)》2024年第4期52-53,共2页余其芬 
提及伊豆,很多人一定会联想起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这部发表于1926年的作品,曾先后六次被搬上荧幕,成为伊豆乃至日本的文化名片。川端康成曾说:“伊豆是诗的故乡,日本历史的缩影,南国的楷模,是所有...
关键词: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诺贝尔文学奖 伊豆 文化名片 故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