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交往

作品数:68被引量:13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进陈力丹张一兵许斗斗吴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物质交往视角
《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第6期69-76,共8页吕超 吴玘玥 
2021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编号:2021-GMC-044);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RWJDZB-2022-07);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方式,在各民族间起着整合、沟通、协调、融合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物质交往则为民族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丝绸之路是一个以交通网络系统为基础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道,费孝通、樊保...
关键词:丝绸之路 物质交往 中华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数字社会背景下交往的物质文化精神化转向研究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191-201,共11页时立荣 范佳华 
教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21JJDM001);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体系研究”(2020081202)。
交往是主体间的互动,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往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始终镶嵌在交往之中,交往的过程也是文化互动的过程。长期以来,精神文化因其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一直处于思想的核心地位。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物...
关键词:数字社会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精神化 
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3-21,139,共10页时立荣 付崇毅 
教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JJDM001);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资助专项项目(2020MDZL02)
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认为,精神交往的动力来源于发展的需要,精神交往与基于一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交往和时空环境之间有一定的适应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交往活动,它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内在动力看,新质生...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神交往 物质交往 
这三十年我国抓住信息时代历史机遇——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述评
《中国网信》2024年第4期4-18,共15页本刊编辑部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第七十七个成员。三十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互联网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让我们这个地域广衰、人口众多的国家紧密连接;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交...
关键词:国际互联网 全功能 精神交往 信息时代 历史机遇 物质交往 中国与世界 交往方式 
意向性的建构——物质交往理论批评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王小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价值论研究”(18CZX016);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德物化’技术伦理思想研究”(21ZXA001)。
随着人类社会深度科技化,意向性问题逐渐获得新的关注。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马拉福睿斯(Lambros Malafouris)新近提出了物质交往理论,旨在澄清意向性的建构问题。和现象学中作为意识先验结构的意向性不同,意向性在此被理解为一种实践性...
关键词:意向性 物质交往理论 马拉福睿斯 
“清水一杯”坚持零物质交往
《清风》2022年第11期61-61,共1页李静 陈宏华 徐伟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和责任清单,请您年内完成以下8项工作..”近日,长沙银行纪委向12名行领导发出温馨提示,督促行领导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涵养清廉金融生态,是贯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的应有之义。作...
关键词:一岗双责 责任清单 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金融生态 服务经济发展 清廉 全面履行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之辩看唯物史观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10期48-50,共3页潘俊全 陈冀丽 黄小娜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迷思概念转化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B245)的研究成果。
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一直是近年教学中关注的焦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发展变化。一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源于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关键词:历史继承性 中外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独立性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物质交往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下的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精品生活》2022年第17期0118-0120,共3页陈英 
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但少有结合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分析。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将实践视为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统一,将国际社会视为主体国家之间在世界范围内交往实践的总和,同时交往实践造就了国际社会...
关键词:交往实践 国际社会 物质生产 物质交往 
应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吗
《新教育(海南)》2022年第21期16-16,共1页忆江南 
颜老师:你好!学校要求我们要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多与人接触,多在实践中去认识社会,可我爷爷说这是在浪费时间。我该听谁的呢?来自天津的蔡欣怡蔡欣怡同学:社会交往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交换活动,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
关键词:社交能力 社会交往 人类社会产生 精神交往 青少年成长 物质交往 相互沟通 浪费时间 
意识形态须通过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进行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150-151,共2页周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强调,从意识形态的本质来看,“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从意识形态的语义壇变过程来看,“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
关键词:物质实践 现实生活 物质交往 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