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作品数:1333被引量:94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能莫小红杨家友张秀宁肖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席勒与伽达默尔的游戏观之比较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5期4-7,共4页李娜 
游戏是西方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8世纪,德国文学巨擎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构建了以游戏冲动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他认为,人在游戏中摆脱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实现了感性本性和理性本性的统一,达到了一种内在与外在自由的状态,是美的...
关键词:席勒 伽达默尔 游戏观 比较 
同源异流的美学建构--席勒与蔡元培艺术教育观之比较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9期10-14,共5页刘跃兵 
2020年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中西方近代艺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KY202024)研究成果。
蔡元培与席勒是近代中西方美育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他们都结合各自的时代与社会特点倡导美育,艺术教育观念是其美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二人的艺术教育观都以康德美学为理论基础,然而,由于社会身份、时代背景、中西文化传统等方面的...
关键词:席勒 蔡元培 康德美学 美育 艺术教育 
美育及美育之外--对席勒美育思想的反思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8期134-136,共3页张泽欣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先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进行人性分析,批判了理性和感性各自走向其极端的恶果,在后文中他又提出以第三种力量的美育来居中调和,帮助人走向自由。无论是他对社会弊病的精准批判,还是他对美育思想的建构尝试在当...
关键词:席勒 美育 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完整人”对“现代人”的救赎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卢伟伟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在18世纪法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应运而生,其中对分裂人性的分析、对人在现代社会困境中的关注等审美现代性话语的阐释对当今社会而言不乏鲜活的时代意义。随着工具理性的日渐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逐渐在...
关键词:完整人 现代人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自由的喜剧——席勒的美育思想对喜剧电影创作的启发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5期55-57,共3页张媛媛 
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种种问题。而从席勒的美育思想中,可以找到喜剧电影艺术所需要的正确方向。通过对席勒的美育思想的分析,认为喜剧电影首先需要超越现实,提升内涵,然后为作品中注入真正的幽默元素,最终要达到...
关键词:席勒 美育 自由 游戏 喜剧电影 喜剧美学 
席勒审美教育中的身体探微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史田田 
身体在席勒审美教育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身体的重视并将身、心化合,是基于人的整体性对美的审视。从身体提供席勒审美教育的可能性、身体是席勒审美教育"人性说"的基点、身体在席勒审美教育中的超越性三个层面发掘,不难发现...
关键词:席勒 身体 超越性 
联系席勒的美学思想看歌德《浮士德》的美育思想创造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10期49-50,共2页季汝甜 
在18世纪,席勒用理论语言探寻人性的完满塑造,提出"活的形象"这一审美塑造与人性塑造的概念;歌德用艺术语言通过浮士德探寻人性的完美塑造。他们二者之间可以互证互补。
关键词:《浮士德》 思想创造 美学思想 歌德 席勒 美育 人性塑造 18世纪 
浅析席勒绘画风格形成原因与特色被引量:7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6期65-67,共3页何恬 陈嘉全 
埃贡·席勒是奥地利最为杰出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一个放荡不羁、生活腐化且生命短暂的席勒,一个生时才华横溢、死时人格被扭曲的天才。席勒大部分的作品主题离不开"性"和"死亡",笔下都是夸张的人体,毫不掩饰的性、堕落的欲望以及对...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 席勒 风格形成 原因 绘画作品 作品主题 视觉冲击 独特魅力 
寻找自由之路——从《奥尔良的姑娘》看席勒的美学观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刘一璇 
席勒在"古典时期"所写的戏剧《奥尔良的姑娘》取材于法国15世纪女英雄——圣女贞德的故事,在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虚构与艺术加工。它通过表现在动荡岁月中贞德人性的两个方面——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倾慕与责任、个人爱情与爱国天...
关键词:《奥尔良的姑娘》 “自由” 美学观念 席勒 感性与理性 15世纪 古典时期 艺术加工 
席勒何以走向审美之思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5期35-37,共3页周朔 
现代人由于科技的进步、理性的发达、劳动的分工、等级制度的划分,从而渐渐失去了人性的和谐完整。自然国家、政治革命都不能恢复和建构和谐完整的人性。通过抽象的哲学分析,席勒认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是生活与形象、感性与理性、物...
关键词:审美 席勒 感性与理性 游戏冲动 等级制度 政治革命 哲学分析 人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