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喻

作品数:178被引量:26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殊闲夏静刘培赵忠富刁生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代书论中的“象”对当代书法美育的启示
《书法》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周睿 汤艺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书论范畴集解”(项目编号:20BF100)的研究成果。
论文梳理了书论中“象”范畴的内涵与历史演变,通过偏于实的物象、形象、体象、迹象提示主体的美感来源与造型基础,通过偏于虚的法象、意象、心象、气象提示美感的创造性与精神个性。“象”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客体形式发挥无限创造性。象...
关键词:“象”范畴 象喻式品评 象喻式教学 书法美育 
象喻思维中的“骨”范畴演进
《文艺评论》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赵志恒 
“骨”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成与演进均是在象喻思维的引领下进行的。具体来说,其首先经由“观物取象”实现了由骨骼之骨到“骨”象的转化,其后在“以象比德”传统的影响下被引入人物品藻领域,并最终进入文艺领域...
关键词:象喻 观物取象 以象比德 
议论文写作方法谈:让说理更生动
《七彩语文》2024年第36期51-54,共4页孙艳 
好的议论文不仅说理清晰深刻,还生动形象,充满理趣。基于写作教学实践,教师可从论说主体、论证情感、论证手法、论证语言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生动说理的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 说理生动 形象表达 共情表达 象喻表达 
元祐文士题画诗之水禅精神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76-83,共8页康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祐文士题画诗研究”(22BZW071);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北宋题画诗中的文艺思想研究”(2024QQJH019)
北宋中叶以后,随着禅悦之风的盛行,以元祐文士为代表的文人、艺术家的审美心态大为改变,传统主要受儒道两家的文论话语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此外,由于宋诗创作中佛教的思想资源、语言材料及表达方式的不断渗入,特别是元祐...
关键词:水禅 元祐文士 题画诗 象喻 以水喻文 
“听声类形”:“声”的象喻及其文本运用
《北方论丛》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郝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六艺‘象’论”(20AZW005)。
视觉和听觉相通,以看得见的形状描摹看不见的声音,涉及到中国古典语境中极其重要的“象”思维。“声”/“形”/“嗅”/“味”/“触”—“意”—“象”—“言”和“声”/“形”/“嗅”/“味”/“触”—“言”—“象”—“意”是“象”思...
关键词:“通感” 听声类形 “象”思维 
论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黄思楠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共同体视阈下的广西影像民族志的图像叙事研究”(YCSW2023203);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南方文学中跨文化书写的审美范式研究”(YCSW2024162)研究成果。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
关键词:毛宗岗 三国演义 喻象 象喻式批评 阐释意义 
从地理想象到象喻体系——《庄子》美学的构建路径
《中国美学》2024年第1期66-80,共15页邹建军 王冠含 
《庄子》中以地理物象为基础的地理想象,为其美学构建提供了便捷路径。通过地理想象,庄子虚构了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多彩的寓言故事,二者的隐喻特质超出其本身的表层含义而具有了深层的独立审美性,形成《庄子》美学的主要表达方式——象喻...
关键词:《庄子》 文学地理学 地理想象 象喻体系 物化 
譬之饮食:味喻中的唐宋笔记观念演变
《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237-244,共8页张志杰 
海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坡文化研究”(项目号:HNSK[ZDZX]22-12)的阶段性成果。
以味譬喻是唐宋文人学士诠释笔记体式、表达其笔记观念的一种有意味的方式。从晚唐段成式所论“炙鸮羞鳖”到温庭筠“干[月巽]”到高彦休“菹醢”的嬗变中,典型地呈现出士人笔记由疏离志怪与滑稽向强调补史与风教的转向。到宋代,虽然也...
关键词:味觉 象喻 笔记 唐宋 观念 
“象喻”批评论纲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2期49-58,189,190,共12页夏静 赵忠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象喻’批评研究”(23AZW005)阶段性成果。
在中华文艺批评传统中,“象喻”和“知人论世”“依经立义”等,均为出现早且伴随始终、适用性广且习而不察的原初性批评范式。在古人谈文论艺的批评实践中,但凡与人生精神境界或人之精神状态相关者,皆不能仅仅依靠概念、范畴来阐发,还...
关键词:“象喻” “尚象” “以象释名” 诗性智慧 教化 
《广艺舟双楫》“以兵为喻”论书探析
《书法》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赵忠富 李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YJC751038。
象喻是我国古代书论独特的批评范式,“以兵为喻”是其中最为习见的取譬类型。华夏民族悠久的尚象传统和深厚的军事理论积淀,为书论“以兵为喻”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坚实思想根基与丰富的话语武库。书论家“以兵为喻”论书,将书法与刀、...
关键词:《广艺舟双楫》 象喻 以兵为喻 兵械之喻 兵法之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