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组织学

作品数:20被引量:23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区又君张耀光王志坚李加儿勾效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动物学杂志》《中国饲料》《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饲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对虹鳟幼鱼消化道组织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饲料》2023年第17期72-80,共9页顾牙焕 陈荔 赵成法 李榴佳 龙晓文 
大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KYBS2021064);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202101AT07002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消化道组织学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15%、20%、25%和30%的美洲大蠊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记为1#~5#);选取初始体质量...
关键词:美洲大蠊 虹鳟幼鱼 消化道组织学 微生物群落 
棕榈蓟马消化道组织学与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福建农业学报》2019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穆野 陈粉粉 魏辉 郑雪 陈勇 张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936、31560499);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6FB06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8FA020);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15HB081);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7NZ0003-1-4);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17R1025-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项目(STIT2017-3-2、AGY2018-5、YC2016-5)
【目的】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不仅可以直接取食为害作物,而且能够传播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病害,给我国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探讨了棕榈蓟马成虫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构,旨在为今后研...
关键词:缨翅目 蓟马科 棕榈蓟马 消化道 形态学 
不同发育阶段的四指马鲅消化道组织学比较研究被引量:21
《南方水产科学》2016年第2期51-58,共8页谢木娇 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王鹏飞 王雯 陈世喜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7010);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A201401A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YD0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道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35日龄与43日龄稚鱼体态相似,体表被覆鳞片,背鳍、胸鳍、臀鳍、尾鳍发育健全,前者全长(12.850±1.280)mm,后者(15...
关键词:四指马鲅 消化道 组织学 
黄斑篮子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8
《南方水产科学》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区又君 李加儿 勾效伟 马之明 陈怡飚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A200901D01)
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
关键词:黄斑篮子鱼 消化道 外部形态 组织学 组织化学 
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消化道组织学的影响被引量:36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S1期75-82,共8页张帆 张文兵 麦康森 孙瑞健 
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903029)资助
以初始体重为(10.57g±0.43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豆粕分别替代0%、35%、40%、45%的鱼粉来配制4种等氮(蛋白含量为46%)等脂(总脂肪为13%)的实验饲料,分别编号为FM,PP35,PP40和PP45。其中,在PP35、PP40和PP45组均添加肽聚糖、胆固...
关键词:大黄鱼 豆粕 鱼粉 替代蛋白源 营养 
凹耳蛙消化道组织学和嗜银细胞形态观察被引量:16
《动物学杂志》2012年第1期9-15,共7页马雪泷 唐鑫生 吴仁红 马亚军 张蕾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KJ2009B145;KJ2008A088);黄山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07xkj009)
为了揭示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消化道的基本特征,运用石蜡切片法和龙桂开银浸法对凹耳蛙消化道组织学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①凹耳蛙的胃壁具明显的纵行皱襞和胃小凹,胃腺发达,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和...
关键词:凹耳蛙 消化道 组织学 嗜银细胞 
中华沙鳅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研究被引量:1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4-149,共6页李春涛 朱成科 王志坚 蒲德永 
重庆市科技攻关资助项目(CSTC;2007AC1043)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沙鳅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顶壁和底壁黏膜层均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食道前段黏膜上皮为鳞状复层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着少量的味蕾和棒状细胞.食道后段...
关键词:中华沙鳅 消化道 组织学 亚显微结构 
巴西彩龟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四川动物》2010年第3期437-439,共3页赵宏霞 黄斌 赵万鹏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224030038;0624270015;82102130029);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高[2007]335)
巴西彩龟的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结构组成。食管、胃和大肠有纵行粘膜皱襞,小肠无皱襞但有绒毛。食管上皮和肠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道粘膜固有层内分布有淋巴细胞,虽然淋巴...
关键词:巴西彩龟 消化道 组织学 
斑腿树蛙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0期13187-13189,共3页徐敬明 
重庆文理学院项目资助(Z2007SK04)
[目的]研究无尾两栖类的消化道组织。[方法]采用解剖学与组织学方法研究斑腿树蛙的消化道。[结果]结果表明,斑腿树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为复层...
关键词:斑腿树蛙 消化道 组织学 
东方铃蟾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四川动物》2008年第6期1056-1057,F0003,共3页徐敬明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东方铃蟾的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
关键词:东方铃蟾 消化道 组织学 适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