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作物

作品数:600被引量:1345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培武张奇唐晓倩姜俊董江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鲁西南地区小麦—西瓜套作高效种植模式被引量:2
《中国农技推广》2022年第1期45-46,共2页高海堂 
间套作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其中就有桑园间作豆科作物的记载,经历了2000多年的农业发展,间套作技术逐步演变为一种高效集约化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套作技术不仅可提高...
关键词:《齐民要术》 高效种植模式 豆科作物 土地利用方式 农书 现代农业 复种指数 桑园间作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露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2022年第1期55-56,共2页朱智峰 
花生为豆科作物,种子有花生果皮包被,又名落花生,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花生内含物质丰富,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延年益寿,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所以花生在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
关键词:豆科作物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落花生 昌吉回族自治州 天山北麓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脑细胞 植物肉 
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中国农技推广》2016年第12期25-26,共2页于昌红 
红小豆又称红豆、赤豆。是菜豆族豇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集主食、副食、饮料、医药等多用途的豆科作物。籽粒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3%左右,其中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在0.2%。2.0%,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利...
关键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红小豆 氨基酸含量 B族维生素 栽培品种 豆科作物 营养丰富 播种面积 
湖北省绿肥种植现状与思考被引量:8
《中国农技推广》2015年第10期9-10,8,共3页吴润 易妍睿 戴志刚 王曦 
我国绿肥种植历史悠久。《诗·周颂·良耜》中提到"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可谓绿肥种植的起源;在西晋郭义恭《广志》记载"苕草色青黄、紫华,稻下种植,蔓延段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表明豆科作物作为绿肥已经在水稻上应用,一直延续到现...
关键词:茶蓼 苕草 豆科作物 黍稷 种植面积 周颂 种植现状 化肥工业 种植历史 紫华 
东宁县玉竹栽培技术被引量:1
《中国农技推广》2015年第3期43-44,共2页秦海玲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边陲,北纬43°25′24″~44°49′40″,东经130°19′40″~131°18′6″之间,年有效积温2 750~2 880℃,无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500~600 mm。年平均气温5.8℃,4~9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7.5℃、13.8℃、18.7℃、2...
关键词:年有效积温 年平均气温 栽培技术 种茎 年降水量 机械损伤 豆科作物 人工除草 多年生草本 抗衰老 
花生接种根瘤菌剂田间应用效果被引量:4
《中国农技推广》2013年第11期33-34,共2页王艳辉 王亚平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报道,全球每年由豆科根瘤菌固定的氮素为8×1010 kg,约占全球生物固氮总量的65%。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不仅对豆科植物有利,而且对下茬非豆科作物也有直接或间接的...
关键词:田间应用效果 根瘤菌接种剂 根瘤菌剂 花生植株 共生固氮体系 非豆科作物 农业生产 豆科植物 
轮作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被引量:10
《中国农技推广》2006年第5期20-21,共2页李玉霞 马保罗 尼尔.麦克劳克林 克瑞克.德鲁里 
关键词:作物轮作 保护性耕作 共生固氮作用 豆科作物 改善土壤 间接效益 物理特性 粮食作物 内循环 直接和 
冬季蚕豆栽培技术被引量:1
《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第8期34-35,共2页孙传春 
关键词:栽培技术 蚕豆 冬季 豆科作物 充分利用 南方地区 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 上海市场 
提高毛豆产量的三个秘诀
《中国农技推广》1998年第1期30-30,共1页
提高毛豆产量的三个秘诀利用毛豆摘芯(打尖)技术,通常要比常规栽培产量提高30%~40%左右,而且通过提前播种,即在5月上旬开始播种,比常规育种早2个月,能够较好地解决植株生理障碍、影响结荚率提高的问题。概括起来说,要...
关键词:磷酸肥料 毛豆 摘芯 豆科作物 过磷酸钙肥料 生长激素 增产措施 营养成分 交替期 现代农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