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作物

作品数:600被引量:1345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培武张奇唐晓倩姜俊董江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豆蚜的识别与防治
《湖南农业》2025年第1期15-15,共1页魏林 
豆蚜(图1)又称花生蚜、苜蓿蚜,属半翅目蚜科,是豇豆的主要害虫。该害虫除为害豆工豆、扁豆、菜豆等豆科作物夕卜,还为害花生、紫云英、甘蔗等经济作物。1.形态特征。豆蚜分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无翅蚜体长1.9毫米左右,宽卵形,前、中胸黑...
关键词:豆科作物 豆蚜 长卵形 花生蚜 苜蓿蚜 有翅蚜 紫云英 扁豆 
浅析枣强县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
《河北农业》2024年第11期32-33,共2页邓媛华 王连征 
花生原名落花生、长生果等,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出果实的一种豆科作物。花生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花生可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促进心脑血管健康、调节脾胃等。一、花生产业发展契机花生不仅...
关键词:出油率 降低胆固醇 豆科作物 油料作物 保健品 落花生 多种维生素 心脑血管 
食用豆高质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2024年第21期14-14,共1页夏先飞 杨光 陈巧敏 汪远洋 宋志禹 鲍君 占才学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8-G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1600602、2020YFD100080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21)3145]。
食用豆是除大豆外,所有供食用豆科作物的总称(如蚕豆、绿豆、豌豆、小豆、芸豆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保健属性的特点,不仅是国民膳食均衡与多样化的重要支撑,还是满足现代社会健康饮食要求的重要食物来源.大力发展食用豆产业是落实好...
关键词:食用豆 豆科作物 收获技术 种植模式 劳动力短缺 健康饮食 小豆 乡村振兴 
饲用小黑麦与豆科作物混作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分析
《草业科学》2024年第9期2143-2154,共12页尚俊秀 姚晓华 谢德庆 姚有华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2020-NK-128)。
为寻求适于青海省农牧交错区推广的高产优质禾豆混作饲草生产模式,本研究以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饲用蚕豆(Vicia fab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对小黑麦和4种...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禾豆混作 生产性能 隶属函数 
食用豆类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征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食用豆是包括普通菜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鹰嘴豆和木豆等仅作为干籽粒收获的豆科作物。近年来,食用豆类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遗传研究、基因挖掘及组学研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食用豆类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为...
关键词:食用豆类作物 种质资源收集 豆科作物 鉴定评价 创新利用 普通菜豆 植物遗传资源 鹰嘴豆 
撕裂蜡孔菌活化土壤氮磷及其对豆科作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2024年第8期3047-3058,共12页宁诗琪 隋宗明 袁玲 杨红军 
重庆市科委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cstc2018jscx-mszdX0011)。
【目的】利用微生物活化土壤中的原本无效养分种植豆科作物,有益于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自主分离的白腐真菌撕裂蜡孔菌新株(Ceriporia lacerata)HG2011,通过培养和田间微区试验,研究C.lacerata的分泌作用、土壤氮磷...
关键词:撕裂蜡孔菌 土壤   豆科作物 
豇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上)
《农家致富》2024年第16期22-23,共2页苏农技 
豇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采用科学轮作模式,将豇豆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应用水旱轮作,以促进土壤肥力均衡供应,利于病虫害防控。一、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高产、优质、耐贮运、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豇豆...
关键词:早熟品种 水旱轮作 病虫害防控 非豆科作物 轮作模式 绿色生产技术 春茬 豇豆 
滨海盐碱地苜蓿-小黑麦轮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网络结构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2024年第7期1048-1062,共15页张京磊 王国良 吴波 贾春林 张进红 周圆 马冰 
滨海盐碱地智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2023YFD2001405);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2023YJDZX06);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3TSGC004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24F12);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RAS-34)。
把豆科植物纳入作物轮作体系,不仅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一条关键途径,尤其是应用在低投入和低多样性农业系统时。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于豆科作物轮作的响应仍鲜有研究。以典型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豆科作物 轮作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网络分析 
俄农业部将简化小众作物植保产品的登记程序
《农药》2024年第7期514-514,共1页
俄罗斯农业部计划对用于小众作物,例如啤酒花、某些豆科作物等的新型植保产品的登记程序进行简化。据“俄联邦·田野”频道报道,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耕和作物种植部门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举行会议。在该部门4份的会议上,通过了修订《农...
关键词:登记程序 科学技术委员会 豆科作物 生物功效 啤酒花 作物种植 植保产品 俄罗斯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效应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孙岩 乔月彤 赵强 胡延峰 朱英华 赵培国 宋立成 夏海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编号:2016YFD0300202);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滨州市玉米产业服务团项目。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和耕地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的表观现象,包括氮素吸收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以及相关机制进...
关键词:玉米 豆科作物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根际生命共同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