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区

作品数:193被引量:37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钟文辉阳建强侯钰姜丹张京祥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海衡复风貌区街景地方性特征识别与空间映射
《风景园林》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邵钰涵 尹思南 马东波 殷雨婷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文脉保护的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理论与关键技术”(编号2023YFC380550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视听交感融合的上海快速路沿线住区景观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其综合降噪方法”(编号24ZR1469800);教育部生态化重点实验室项目“恢复性城市分实验中心”(编号CAUP-UD-06);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应对噪声暴露的桥下微绿地健康效能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编号20240201)。
【目的】街景是彰显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方法】通过解析街景地方性内涵,对街景地方性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和分析。将街景地方性解析为物理、社会、历史和美学4个特征维度;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和街景大数据,识别上海市徐汇衡...
关键词:城市更新 地方性 街道景观 人工智能 特征识别 空间映射 历史风貌区 
历史风貌区肌理识别——以太原市督军府-钟楼街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建筑空间》2025年第1期62-64,共3页郝成举 崔凯 
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历史街区周边消费空间设计的课程改革研究(RC2200001565);精品课程:建筑设计A(五)教学研究项目(太原理工大学校级一流课程)(RC2300003095)。
历史风貌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是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缩影,是城市表达文化底蕴的窗口。以督军府-钟楼街历史风貌区为例,依托建筑类型学及图底理论,研究历史风貌区的肌理演化过程,总结其空间演化规律,识别其肌理类型。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街巷空间 空间格局 肌理原型 
梧桐深处,咖啡杯中启新篇
《上海城市发展》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 
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地处衡复历史风貌区核心区域,以武康路、安福路为中心向外延伸,有诸多如武康大楼、巴金旧居等历史保护建筑,被誉为“万国居住建筑博览会”,也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整个街区共涉及6个街坊、4个居委,产业...
关键词:居住建筑 历史风貌区 历史保护建筑 安福 武康 核心区域 街坊 休闲街区 
近代建设法规的移植与传播:以天津为例
《世界建筑》2024年第11期88-89,共2页孙艳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08003。
天津是中国近代专管租界数量最多的开埠城市,见证了西方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城市规划与建筑控制理念、建筑技术与建造工业体系的移植、传播和本土化发展。相较于其他开埠城市,天津拥有更为多元化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控制理念的移植来源...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建设规划 现代城市建设 近代城市 历史风貌区 建筑形态 建筑遗产 城市规划思想 
存量开发地区创新历史风貌区保护机制的深圳经验——以沙井古墟历史风貌区有机更新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11期177-179,共3页刘冰倩 刘烨 夏丽英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之下,全社会更加关注城市遗产和城市文化的保育和利用。为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彰显深圳城市特色,深圳于2019年划定了26个集中成片的历史风貌区。文章梳理了深圳市在快速扩张过程中...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存量开发 有机更新 沙井古墟 
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城市精神”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探索——以高中地理“探寻历史风貌区中的上海城市精神”为例
《教育参考》2024年第5期69-72,77,共5页陈玉 
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结合语文、思政、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设计“探寻历史风貌区中的上海城市精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和探究任务,让学生感受在上海地域特色的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中蕴...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综合思维 城市精神 高中地理 
基于整体性保护理论的历史风貌区活化路径探究——来自深圳清平古墟的实践
《城市观察》2024年第5期54-67,161,共15页童丹 黄靖云 朱震龙 
历史风貌区作为现代城市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与活化的双重挑战。鉴于历史风貌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常常遭遇风貌同质化趋势加剧、保护与发展难以平衡、历史原真性丧失等困境...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历史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 更新活化 清平古墟 
武汉巴公房子成火热打卡地
《党员生活(湖北)》2024年第29期M0002-M0002,共1页
2024年10月2日,“十一”小长假第二日,在武汉市江岸区汉口历史风貌区巴公房子前,大批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有百年历史的巴公房子整个建筑呈三角形,融合中西,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如今,这里经过修,成为打卡武汉的新地标。随着汉...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近代建筑 旧城改造 城市更新 巴公房子 武汉市江岸区 融合中西 新地标 
历史风貌区有机更新方案研究——以汉口历史风貌区交通系统为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李立岩 汪小南 
历史风貌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保护、空间肌理等多重因素限制下,历史风貌区路网系统扩容困难,交通系统的有机更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以汉口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分析历史风貌区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公共交通...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有机更新 公共交通 慢行交通 静态交通 全要素 
汉口西门子洋行、美最时洋行旧址探讨
《武汉文史资料》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韩少斌 
在汉口历史风貌区,有二幢历史建筑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西门子洋行旧址”(中山大道1004号)和“美最时洋行旧址”(一元路2号)。然而,这两处历史建筑的命名,能否准确反映它们的历史意义与变迁,也许是存在一些疑问而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大道 历史风貌区 洋行 汉口 旧址 西门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