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作品数:917被引量:141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京力华学诚王学川丰子义岳天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南京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毛泽东与历史:谁评价?如何评价?被引量:2
《毛泽东研究》2015年第1期108-114,共7页尼克.奈特 王晓峰 
从两位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1917-1935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和斯图尔特·R·施拉姆《对毛泽东的初步重估》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假设和历史评价来看,长期以来,在毛泽东研究领域显示出极其不愿认真解决遇到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 理论假设 历史评价 
马克思视野中的正义——以“塔克尔-伍德命题”为视角的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徐峰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3-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KS009)
"塔克尔-伍德命题"认为马克思并非基于道德视角,而是从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功能和作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胡萨米等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认为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的误读,马克思是用一种隐晦的和间接的道德批判方式谴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经过分...
关键词:“塔克尔-伍德命题” 马克思正义 生产方式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正义的在场与所指——以“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为线索被引量:1
《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徐峰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12BKS009)的阶段性成果
"塔克尔—伍德命题"是"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的始作俑者。这一命题认为马克思没有在道德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待资本主义,得出结论认为剩余价值的剥削是正义的。胡萨米等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认为...
关键词:“塔克尔-伍德命题” 马克思与正义 生产方式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关于辛亥元老李根源的历史评价问题——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访谈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83-88,共6页李良玉 
李根源是辛亥元老,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一度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总理等职。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等称他为"国老";宋希濂、卢汉、盛世才等尊他为老师;黎元洪视其为当时之王猛、谢安。他是朱德的师尊,艾...
关键词:李根源 历史评价 
再论太平天国是否要对内战造成的大灾难负责——与史君先生商榷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7期35-37,共3页王喆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不能因太平天国政权的蜕变、以及一些极端政策,来证明太平天国应对内战造成的损失负主要责任。从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原因和造成的历史影响来看,其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太平天国...
关键词:太平天国战争 内战责任 历史评价 
基于六十年整体视角的计划经济模式历史评价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4-9,共6页葛扬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必须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对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历史评价。否定一种经济体制不等于否定一种经济体制所创造的经济基础,也无法否定。新中国前30年计...
关键词:计划经济模式 公共供给取向 六十年整体视角 历史评价 
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评价——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被引量:8
《经济纵横》2009年第7期20-24,共5页葛扬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可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新中国建立初期,选择了以公共供给①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曾经取得空前的成功,也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1978年,我国的经济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改...
关键词:公共供给取向 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整体视角 历史评价 
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被引量:8
《理论界》2009年第5期158-160,共3页程军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同时他的戏仿观也是整个俄国形式主义的戏仿理论的杰出代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裸露艺术手法"的手法,是打破词语的"自动化",使文学形式"陌生化"的手段...
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 戏仿 裸露手法 陌生化 历史评价 
《德国民法典》翻译前言及历史评价被引量:1
《中德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153-160,共8页王宠惠 李载谦 
王宠惠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以年仅27岁的耶鲁大学年轻法学博士的身份,将施行不久的《德国民法典》译成英文。译本一经问世,立即博得法界普遍赞誉.沿用至今。在前言中,作为译者的王宠惠先生介绍了德国民法典的渊源、制定过程以及它对欧...
关键词:《德国民法典》 世界法律 王宠惠 法界 历史评价 法学博士 中文译本 翻译本 德国法律 联邦立法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是邪教吗?被引量:5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陈蕴茜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不是邪教。这是因为 :1.邪教崇拜的多为现世的活人 ,而上帝教是引进的基督教 ,崇拜的中心是上帝 ;2 .邪教一般只关心本人、本教的利益 ,而上帝教则是一个关心大众命运的宗教 ;3 .邪教具有反人类的特征 ,而上帝教从来没...
关键词:太平天国 上帝教 邪教 正教 性质 历史评价 宗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