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作品数:177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奚广庆富金壁吴德义王文杰张维慎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读史札记:西汉西河郡经济收入估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37-39,共3页王大方 
西汉西河郡共有民户13.6万户,人口近70万,有36个县。研究估测:西河郡约有耕地1500万亩,移民屯垦的农户每年约生产1500万石粟,约值7500万钱。田租、人头税两项赋税收入约为3640万钱,再加上田赋约250万钱,西河郡屯垦的农民每年缴纳的税收...
关键词:西汉 西河郡 经济收入 
读史札记:《至正条格》和《元典章》大都及两都巡幸史料四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46-50,68,共6页特木勒 于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史文献整理与研究”(21&ZD219)研究成果之一。
元朝政府行政而生成的公牍文中,遗留至今者有相当一批是所谓硬译体公文书,是以汉字书写而以蒙古语语序组织而构成的公文书。新发现并刊布的《至正条格》中也包含丰富的硬译体文书。关于元朝两都巡幸及元大都城市史,这批文书中有丰富史...
关键词:元代 《元典章》 《至正条格》 硬译体公牍文书 
读史札记:召公遗爱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3年第1期44-45,共2页陈名杰 
最近多次到房山琉璃河考古现场调研,每次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高大身影出现在我面前,宛如元宇宙状态下的虚拟现实场景。琉璃河是目前有考古确凿证据的最早的北京城遗址,距今已有3066年。其始创者为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召公。召公...
关键词:西周初年 姜太公 召公 周公 虚拟现实场景 确凿证据 中华文明 礼仪之邦 
读史札记:庙里创业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2年第2期26-26,共1页陈名杰 
上庄东岳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家庙。纳兰性德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其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纳兰性德的词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关键词:纳兰性德 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朝 康熙皇帝 轰动效应 东岳庙 王国维 言情 
《学史三昧》
《中外书摘》2022年第2期17-17,共1页虞云国 
本书是作者历年史学随笔精选,内容包括读史札记、史学书评与史著自序以及读史心得等。作者纵论历史学诸多问题,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史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张力,史学研究的识见与方法等娓道来,引人长思。书后附以《中国史学大纲》,以...
关键词:中国传统史学 治史者 史学研究 学史 历史学 历史观 诸多问题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
《中国测绘》2021年第11期74-75,共2页陈鲁民 
张镁有个“桐油篓”清朝嘉庆年间,有位张谈,为官三十余载,清正廉洁,政绩不凡。他一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不论在哪里做官,每到午夜交更时分,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若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敲开门,帮他添一勺灯油,并送上...
关键词:文化教育事业 张之洞 名臣 桐油 清正廉洁 差役 嘉庆年间 读史札记 
錾出一盘人文的石磨——读朱木森随笔集《读史札记》
《长江文艺评论》2021年第S01期121-123,共3页李汉超 
大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明智,应该是读书人的一门必修课。读史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浅读,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第二层是辨读,分辨一些历史资料的真伪;第三层是深读,就是能够进得去又出得来,并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观...
关键词:随笔集 深读 哲学家培根 明智 读史札记 读书人 
读史札记十则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0年第1期-,共6页张维慎 
吕思勉先生说:"古人叙事,多不甚密,欲求一事之真,非互相校勘不可也。"①下面,我们就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一)《三国志·王凌传》两处讹误《三国志》卷28《王凌传》载:文帝践祚,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
关键词:散骑常侍 吕思勉 《三国志》 孙权 三国志 建武将军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2019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史学月刊》现行注释规范,除“读史札记”“笔谈”栏目为“文中夹注”外,其他均采用页下注格式。其注释序次是每页重新编号。现分图书、期刊、报纸、未刊文献、网络资料等分别加以说明。
关键词:《史学月刊》 注释规范 页下注 文献注释 夹注 读史札记 图书 期刊 
读史札记
《海燕》2019年第2期136-137,共2页隋英军 
关键词:伊耆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