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

作品数:247被引量:3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鹤臻王志松杨迎平郭亮亮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穆时英的最后”——关于他的附逆或牺牲问题之考辨被引量:9
《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172-180,共9页解志熙 
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在抗战时期作为"中统"安排在汪伪阵营里的卧底、随后却被"军统"误杀的说法,已流传了40余年。本文以确凿的文献和细致的考证,说明所谓穆时英冤死的"冤案",乃是一个流亡的双面特工因不甘寂寞而精心编造的谎言,并依据穆...
关键词:穆时英 新感觉派 中国文化界 陈立夫 刘呐鸥 汪精卫 思想逻辑 国民新闻 陈宝骅 艳电 
刘呐鸥:一个日籍台人的现代主义文艺之殇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3年第5期136-142,共7页周洁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刘呐鸥的文艺经历与政治关系,讨论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与追求现代主义文艺之难。刘呐鸥留日回国后,其政治身份先后被标举为左翼同路人、国民党御用文人、日军在华代理人;其文艺经历从左倾到新感觉派再转向追求审美的软...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艺 刘呐鸥 政治关系 内容提要 道德困境 政治身份 新感觉派 民族身份 
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被引量:8
《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138-149,共12页方长安 
本文认为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发生是与“五四“以来的历史语境、文学的话语背景密切相关的。泛现代主义是30年代现代派小说最突出的特征。保守的先锋性是30年代现代派小说独特的时空定位与内在的话语特征。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派小说 施蛰存 泛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新感觉派 先锋性 现代主义小说 刘呐鸥 审美意识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被引量:48
《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5-17,共13页吴福辉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吴福辉海派小说刚刚挣脱了乡土梦境,是具有别一种意义的都会文学。所谓“海派”,其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包括1934年那次有名的京海派论争,把这个概念大大...
关键词:海派小说 张爱玲 穆时英 刘呐鸥 中国土地 叶灵凤 《倾城之恋》 新感觉派 《公墓》 《变》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论被引量:8
《文学评论》1991年第3期87-96,25,共11页阎振宇 
中日新感觉派关系的研究,已历半个多世纪之久,研究结论,也可谓众说纷纭:有影响说,有模仿说,有移植说……但总起来看无外乎强调两者有紧密的血缘关系。而我们则认为:中日新感觉派是两个相互独立、各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关键词:中国新感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 象征主义 横光利一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艺术特征 代表作品 刘呐鸥 川端康成 穆时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