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倍体

作品数:336被引量:81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武云刘登才李俊孙黛珍王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六倍体小麦TaWRKY90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被引量:2
《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第1期31-38,共8页李春喜 高小龙 张文利 刘晴 刘雪晴 张黛静 马建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145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14)共同资助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植物中发展和扩增。在植物应对干旱,低温和盐害等渗透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占据重要角色。本研究立足六倍体小麦基因组数据库,筛选获得一条新的WRKY转录因子Traes_3B_41047D5E6(TaWRKY90)...
关键词:六倍体小麦 渗透胁迫 WRKY转录因子 
引自CIMMYT六倍体小黑麦农艺、品质性状调查及抗病性评价被引量:5
《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第7期10-17,共8页马莹雪 王鑫 胡立芹 王洪刚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1B02-8)
为将小黑麦优异基因应用于栽培小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22份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六倍体小黑麦为材料,对其3种主要病害抗性、6个农艺性状和8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小黑麦均高抗小麦条锈病...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与A^nA^nC^nC^nC^oC^o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菌核病抗性被引量:4
《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第24期4885-4891,共7页刘瑶 丁一娟 汪雷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4BAD01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861;31401411)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
关键词:甘蓝 甘蓝型油菜 A^nA^nC^nC^nC^oC^o六倍体 可交配性 油菜菌核病 
人工合成小麦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
《西北农业学报》2014年第2期68-72,共5页王震 张爱玲 马小飞 刘菲 靳凤 范晓静 李雪垠 马翎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ZD2012001)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病性及其潜在利用价值,以95份人工合成小麦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全蚀病和条锈病、自然诱发白粉病和根腐叶枯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人工合成小麦对4种病害的田间抗病情况。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中有较高比例的...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抗病性 鉴定 评价 
秋水仙素诱导抗枯1号香蕉多倍体试验被引量:6
《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第11期1718-1722,共5页谭平 唐晓华 劳世辉 魏岳荣 洪林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31470);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GB2F100391)
【目的】通过多倍体诱导途径为香蕉育种提供新型种质资源。【方法】以抗枯1号香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CS)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诱导,探讨在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多倍体的获得情况。【结果】在未采用秋水仙素处理...
关键词:香蕉 多倍体 秋水仙素 胚性悬浮细胞 再生植株 六倍体植株 
六倍体小黑麦和八倍体小偃麦杂交F_2的细胞学特性被引量:2
《河南农业科学》2012年第7期7-11,共5页张保民 张立琳 李小军 茹振钢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07B02);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081100110500)
以八倍体小偃麦(远中1号、远中3号和远中5号)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对F2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创造小麦-偃麦草-黑麦异位新种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个组合F2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8.11%、41.11%、39.92%。不同组合根尖细胞...
关键词:小麦 黑麦 中间偃麦草 细胞学 
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其亲本在合成后小麦A/B染色体组微卫星位点的比较被引量:2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年第3期501-506,共6页王凤涛 陈万权 徐世昌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1002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8A05;2006BAD02A16)共同资助
构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是利用小麦近缘材料优异基因的很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在人工合成异源六倍小麦的过程中对微卫星位点的影响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直接比较了亲本四倍体小麦PS5与4个不同粗山羊草进行远缘杂交并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
关键词:合成六倍体小麦 微卫星位点 基因组特异性 分子标记 
CIMMYT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及其对面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第4期607-612,共6页穆培源 刘丽 陈锋 夏先春 张艳 王德森 何中虎 
“948”重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2006-G2);兵团博士资金项目(05JC-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2-30);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GG04);新疆农垦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01-3和YQJ2007-02)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 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9、5...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普通小麦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加工品质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被引量:7
《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3期159-168,共10页汤永禄 杨武云 吴元奇 曾云超 李朝苏 邹裕春 陈放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人工合成小麦优质;抗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04ZQ026-00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质高产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2006BAD01A02)
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RIL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