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义

作品数:326被引量:20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钱志熙易闻晓袁长江李寅生林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诗经研究丛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刘勰论风雅颂与赋比兴
《诗经研究丛刊》2013年第3期229-237,共9页胡辉 孙玉荣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涉及中国文学从发端到六朝期间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素以'体大思精'著称,对后世文学批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从刘勰对风雅颂与赋比兴的阐发...
关键词:理论 风雅颂 六义 比兴 中国 著作 文学批评 
论“六诗”之“兴”
《诗经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117-130,共14页潘海东 
'六诗'是否即为'六义',以及'六诗'皆体、'六诗'皆用、三体三用等说,争之久矣。本文以为:'六诗'自应是六种诗——风、雅、颂、赋、比、兴俱有其诗,而体、用则有体中见用、用亦成体的辩证关系,如押韵为用,通篇押韵即韵文体;对偶为用,通篇...
关键词:三用 韵文 六义 三体 开篇 押韵 通篇 
朱熹“三经三纬”说新探被引量:1
《诗经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342-353,共12页张万民 
对于《诗经》的'六义',《朱子语类》记载朱熹以'赋、比、兴'为三经、以'风、雅、颂'为三纬,原文是:'或问《诗》六义,注‘三经三纬’之说。曰:‘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无诗不有,才无,则不成诗。盖不是赋,便是比;不是比,便是...
关键词:原文 六义 新探 诗经 骨子 横串 
《周礼》“六诗”与周代的乐教传统被引量:1
《诗经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1-8,共8页杨朝明 
关于《诗经》的分类,人人都知《诗序》以'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来论述《诗》之文本,按照孔颖达的说法,它们有体、用之别,即所谓'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可是,周代又有'六诗'之说,《周礼·春官宗伯》说...
关键词:人人 六义 诗序 传统 乐教 文本 有体 诗经 分类 
比兴研究回顾
《诗经研究丛刊》2005年第1期146-153,共8页袁长江 
自西汉毛公在作《毛诗序》时,借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六诗'之名,用作诗歌创作的'六义',由此,'比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逐渐成为《诗经》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比兴'在最初只是乐工演奏歌唱诗歌的两种技能,也就是《周礼》规定的太...
关键词:六义 比兴 规定 诗歌 研究者 大司 歌唱 乐工 
以“风赋”、“比兴”、“雅颂”三纲目阐述《诗》六义之探究被引量:2
《诗经研究丛刊》200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欧天发 
经学或文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它有综合历史的能力,也能改变原来的内涵。在有限的载籍之中,后人得到历史的部分面貌,其诠释的结果又成为代表此一时代的成就。《诗序》六义之说包容了孔子'兴于《诗》'、'兴观群怨'、'授政专对'的教育观,...
关键词:六义 风赋 比兴 雅颂 六义三纲 
屈小强《诗经之谜》
《诗经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298-298,共1页
屈小强著《诗经之谜》一书,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开始在书店上架发行。本书以明白流畅的文字和漫谈的笔调,引导读者进入《诗经》阅读之门。它将《诗经》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形成和传播、诗篇作者、孔子删诗和诗序公案、四家诗和六义...
关键词:语言艺术 六义 诗序 己见 问题 意象 之谜 笔调 诗经 
郑玄“比兴”观浅析
《诗经研究丛刊》2003年第1期46-57,共12页袁长江 
郑玄有两种比兴观,一是解释《周礼》'六诗'的比兴观,一是解释《诗经》的'兴'。后人往往混淆二者的界限。本文辨析二者之不同,以澄清误解。
关键词:郑玄 六义 比兴 忽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