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民

作品数:19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世界比兴诗经赋比兴中西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小说评论》《名作欣赏(上旬)》《长江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经》在欧美的传播与研究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9期72-77,共6页张万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优美的《诗经》作品,自先秦时代开始,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经》在欧美的传播与研究,却因空间的阻隔,滞后了两千年。直到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译介儒家典籍,才为异...
关键词: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诗经》 基督教义 儒家典籍 耶稣会士 如切如磋 文化适应策略 
从“比兴”到allegory——中西诗学对立模式的反思
《新华文摘》2024年第12期95-98,共4页张万民 
“比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层积与外延的游移非常复杂,如果与西方的文学观念对比研究,情形更加复杂。当“比兴”分论时,“比”可视为隐喻,“兴”则涉及形式上的起兴发端、创作中的心物关系、作品里的情感意象等。当“比兴...
关键词:中西诗学 中国诗学 心物关系 比兴 讽寓 情感意象 寓托 
从“比兴”到allegory反思中西诗学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张万民 
“比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层积与外延的游移非常复杂,如果与西方的文学观念对比研究,情形更加复杂。当“比兴”分论时,“比”可视为隐喻,“兴”则涉及形式上的起兴发端、创作中的心物关系、作品里的情感意象等。
关键词:中西诗学 中国诗学 心物关系 比兴 情感意象 
从“比兴”到allegory——中西诗学对立模式的反思被引量:1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1期114-125,M0005,共13页张万民 
香港城市大学SRG资助项目“早期中国的诗歌阅读与诠释”(7005326)阶段性成果。
“比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作为一种寓托式的创作或诠释方式,可与西方的allegory(讽寓)对话。汉学家余宝琳等人提出:西方allegory的字面意义与寓托意义,分别联结具体世界与抽象世界,这源自西方的二元论世界观;而中国“比兴”的字面...
关键词:比兴 ALLEGORY 中西诗学 具体历史 普遍观念 
文学作为对抗黑暗之光——陆机生平与《文赋》考
《小说评论》2022年第5期4-26,共23页陈世骧 张万民(译) 陈国球(校) 
一、陆机生平与《文赋》撰定时间考在陆机(261年-303年)作《文赋》近五百年之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712年—770年)为了勉励他落魄的侄子杜勤,写下了长诗《醉歌行》。杜勤刚刚考试落第,唐朝新创的科举制度,如其他制度一样,亦有不公之...
关键词:《文赋》 诗人杜甫 陆机 醉歌 科举制度 生平 
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诗经》文化研究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15-125,共11页张万民 
香港城市大学SRG研究经费的资助(项目批准号:7005160)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诗经》,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礼乐文化、物质文化、民俗文化三个方面,初步梳理了20世纪西方汉学界(以英美汉学界为主线)在《诗经》文化研究上的进展。在礼乐文化上,西方汉学界注重《诗经》文本形式与礼仪...
关键词:《诗经》 文化 西方汉学 英美汉学 20世纪 
西方理论与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4期62-64,共3页张万民 
20世纪后半期,西方的人文学术和文学研究出现了“理论爆炸”的局面。借鉴西方最新的理论方法,成为美国汉学不同于传统欧洲汉学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这些新兴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北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借镜西方”...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人文学术 美国汉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欧洲汉学 基本面貌 美人 理论框架 
西方理论与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8年第6期168-180,共13页张万民 
20世纪后半期,西方人文研究出现"理论爆炸"的局面。充分借鉴西方最新的理论方法,成为美国汉学不同于欧洲传统汉学的特色。西方的新兴理论,也影响到美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不同汉学家的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有必要在美国汉学发展...
关键词:美国汉学 中国古典文学 西方理论 
《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近期欧美汉学界的论争及其背景被引量:1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80-93,共14页张万民 
在近期欧美汉学家的《诗经》研究中,出现了口头传播和书写问题的激烈交锋,论争的双方分别以柯马丁与夏含夷为代表。论争的产生,不仅源于先秦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更源于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以及汉学界重新思考先秦文本生成史的学术...
关键词:《诗经》 口头传播 书写 欧美汉学 
中国古代文论英译历程的反思被引量:1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张万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批准号:08JJD751070)
以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反思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论的接受史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由于英译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文论才能在英语世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相对独立的地位。促成中国文论英译发展的重要原...
关键词:中国文论 英语世界 英译 汉学 西方文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