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

作品数:157被引量:27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殷光明邱忠鸣彭杰马小鹤闫增峰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平开化寺大殿东壁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的来源及意涵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李雅君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冈学视野下晋东南石窟造像艺术研究”(批准号:2022YJ006)的成果。
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殿四壁绘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的佛教壁画。其中,东壁所绘华严经变之南端,有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一铺。从该图像入手,通过将其与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可以获知其来源为流行华严与密教的辽国。辽代佛教的盛行...
关键词:开化寺 华严经变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佛教壁画 
陕西麟游寿圣寺金代卢舍那铁佛调查与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刘皓妍 李阳 
陕西省麟游县寿圣寺内保存有金代承安元年(1196年)卢舍那铁佛一尊,其基座上有铭文多处。另在寺内保存有一通元、清时期碑刻,清晰揭示出其自唐始建,经北宋至清代的发展变迁。寿圣寺卢舍那铁佛铸造工艺复杂、造型独特,体现了金代高超的铸...
关键词:金代 卢舍那铁佛 麟游县 寿圣寺 
日本奈良东大寺卢舍那铸铜佛像考述
《西部学刊》2024年第17期84-87,共4页赵丹阳 
华严经典的流播带来了魏晋、唐朝时期华严思想的兴盛,进而推动了卢舍那佛造像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及对华严信仰的推崇辐射至东亚各国。统一新罗时代,朝鲜半岛上的卢舍那佛造像逐渐流行且结智拳印。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铸铜佛像受由...
关键词:东大寺 卢舍那佛 铜佛像 
邂逅四川石窟之美
《廉政瞭望》2024年第13期29-30,共2页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千佛社区嘉陵江左岸,整个造像分布在南至石柜阁、北至窟区界墙长388米的山崖上。现存龛窟950余龛,共计尊像7900余尊。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主要开凿于北朝至唐代,唐代最为兴盛,五代、宋、元、...
关键词:尊像 卢舍那佛 阿弥陀佛 石窟 石柜阁 菩萨像 嘉陵江 释迦佛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像龛营造缘由考——兼论唐高宗盛世明君形象的塑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5,共5页尹潇 
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唐长安对敦煌石窟影响研究”(编号:C2021-00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领航人才创新项目“长安与敦煌之间——以莫高窟第332窟为中心”(编号:LHRCCX23141)的阶段性成果.
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华严经》佛王信仰与李唐皇室文殊信仰共同作用的产物,唐高宗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佛王形象。在大像龛及大奉先寺的修建过程中唐高宗表现出对孝道的特别重视,因为奉先思孝是有为之君的必要基础。乾封元年前后,唐...
关键词: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像龛 唐高宗 明君形象 
邂逅卢舍那
《七彩语文》2024年第22期41-42,共2页何昕凌 
我发现,我已经说不出话来。八月的洛阳,用它如火的热情迎接远方的游客。太阳炙烤着大地,颗颗汗珠不断从我脑门滑落,可这依旧不能阻挡我出游的脚步。在龙门石窟景区,我与卢舍那来了一场邂逅。顺着石阶向上走,佛像群雕映入眼帘。一尊慈祥...
关键词:卢舍那 下半身 邂逅 佛像 
法身与法界——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卢舍那”佛的图像志解读
《艺术工作》2023年第6期49-61,共13页白文 
本文讨论的是唐代佛教美术图像志。通过对法身、法界图像的讨论,追溯了佛身的生身、法身产生与图像匹配过程;论述了不同形式法界人中像的图像构成;探讨了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对应“法界”的缘由。本文认为,法身卢舍那佛与“法界”之间...
关键词:大卢舍那 光明 法界 
河北地方制作的两件石雕法界佛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5-47,共13页易丹韵 
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与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各收藏有一件石雕法界佛像。(所谓法界佛像,是一类极其特殊的佛教造像,在佛像的躯体或袈裟上刻画须弥山、佛菩萨及六道众生等图像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佛教世界图。)两像皆为坐像,总...
关键词:法界佛像 河北地方 宋辽时代 卢舍那像 波士顿美术馆 旧金山亚洲艺术馆 
安阳宝山灵泉寺石窟三世佛探析
《文博》2022年第6期64-70,13,共8页高歌 
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石窟地处古都邺城,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重要的佛教遗址之一。寺中大留圣窟与大住圣窟所营造的三世佛题材组合形式独特,是以卢舍那佛替代释迦牟尼佛象征现在劫,阿弥陀佛取代过去佛的地位跻身于三世佛题材之列,这与三...
关键词:大留圣窟 大住圣窟 三世佛 卢舍那佛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太阳辐射特征研究被引量:4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6期129-138,共10页孟圆悦 闫增峰 王江丽 倪平安 刘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554,51378412);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2021年度调研课题(SKL-2021-553)资助。
太阳辐射是引起文物表面温度变化最主要的外扰因素。文中对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太阳辐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像表面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窟龛朝向影响,窟龛北壁太阳辐射年总量大于正壁和南壁,且差异明显...
关键词:石质文物 大卢舍那像龛 赋存环境 太阳辐射 预防性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