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碰撞

作品数:50被引量:1158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赵文津高锐肖序常李秋生滕吉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江西地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造山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现代地质》2021年第5期1231-1239,共9页程天赦 杨文静 张学斌 吴荣泽 周长红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50000扎布其尔沃布勒吉幅、杰林牧场幅、白音诺尔农场幅、巴拉嘎尔牧场牧业小组幅、毛登牧场第二生产队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基[2010]矿评01-19-01)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位于兴蒙造山系内蒙古中部弧盆系锡林浩特岩浆弧中段。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花岗闪长岩 U-PB定年 晚泥盆世 陆-陆碰撞 
从安第斯到冈底斯: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被引量:22
《地质学报》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许志琴 赵中宝 马绪宣 陈希节 马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430212);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022-0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和工程学院人才基金项目资助的成果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
关键词:造山系类型 安第斯造山带 冈底斯造山带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周边岩石圈变形特征
《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第9期39-39,共1页常利军 王椿镛 丁志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4088;41274063)资助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结果,由于陆-陆碰撞导致的喜马拉雅崛起过程已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侧,处于印度板块、缅甸板块和青藏块体的陆-陆碰撞的核心部位,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地...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 变形特征 构造结 岩石圈 陆-陆碰撞 欧亚板块 印度板块 地球动力学 
华北陆块古生代南向增生与秦岭-桐柏-红安造山带构造演化被引量:23
《科学通报》2013年第23期2246-2250,共5页吴元保 郑永飞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5)资助
秦岭-桐柏-红安造山带记录了华南与华北陆块在古生代时期的拼合过程,包含了华北陆块在这个时期的三阶段南向增生.秦岭群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从华南陆块或相同构造属性陆块分离并向北漂移到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微陆块.宽坪群和二...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 弧-陆碰撞 大陆增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被引量:8
《岩石学报》2013年第5期1713-1726,共14页张泽明 董昕 贺振宇 向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205;40972055;4120203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1269)联合资助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作用的产物,正在进行造山作用,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分布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这些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形成时间和形成过程,为印度与亚洲碰撞带的几何学、运...
关键词: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陆碰撞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被引量:41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期17-30,共14页舒良树 卢华复 印栋豪 王博 
国家"973"西部项目(2001CB409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2040)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 古生代 构造增生 陆-陆碰撞 韧性变形运动学 右旋走滑构造 构造形迹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02年第1期99-99,共1页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 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石...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榴辉岩 大别山 点碰撞模式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被引量:185
《地学前缘》1999年第4期223-230,共8页葛肖虹 刘俊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北祁连山是发育在新元古代大陆克拉通背景上的板内造山带,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构造发展阶段:(1) 早古生代是克拉通裂解的拗拉槽而不是大洋盆地,其西延部受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约350 ~400 km ,对应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
关键词:克拉通裂解 拗拉槽 祁连山西延 陆-陆碰撞 
陆-陆碰撞造山带动力学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12
《地学前缘》1999年第4期397-406,共10页单家增 李继亮 肖文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报道了利用自行研制的GJ1 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施的陆 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陆 陆碰撞是岩石圈或地壳缩短和增厚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
关键词:陆-陆碰撞 造山带 动力学 成因机制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被引量:68
《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第4期481-494,共14页滕吉文 张中杰 王光杰 刘宏兵 胡家富 张秉铭 陈云 张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374198;国家科学技术部专题项目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和其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是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圈、层结构与物质运移及其耦合的产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错综的深层动力过程是本质.基于地震Rayleigh波三维速度结...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 深层动力过程 陆-陆碰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