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作品数:166被引量:27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一兵王雅林孙民唐正东常彩霞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思考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24-47,共24页徐克飞 
阿尔都塞提出“生产关系优先性”观点的目的是重新思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论战需要以及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马克思在早期的文本中突出了生产力的作用,第二国际将其片面解读为“经济决定论”,这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良...
关键词:“生产关系优先性”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结构 历史科学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成中的黑格尔“不法”命题
《哲学研究》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杨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轻罪治理的刑罚替代措施研究”(编号24YJC820054)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不法”命题进行了扬弃。然而,这一事实却长期被学界忽视。作为黑格尔法哲学的“必然过渡环节”,黑格尔的“不法”命题为面对物质利益难题的马克思提供了启示,但其唯心主义特征也给马克思...
关键词:不法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意志 统治关系 
分工理论视域下现代社会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探析
《湖北画报(下半月)》2024年第10期219-221,共3页王琦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关键人才支撑,引领着未来社会意识形态走向和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分工理论出发,在教育与经济发...
关键词:教育发展方向 通识教育 教育工作者 经济产业结构 社会分工理论 动态相互作用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与经济发展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探微——基于唯心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研究
《观察与思考》2024年第10期17-24,共8页王兴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15ZDB001)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自然观突破了唯心主义的意识内在性和客体主义的主客对立的思维范式,以超越二元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自然。马克思的这种超越是建立在“对象性活动”理论基础...
关键词:自然观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生产 生态意蕴 
习近平法治实践论的理论创新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公丕祥 
习近平法治实践论创造性地阐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实践论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把握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对于法治现象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法治实践的人民主体性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法治实践 实践论 人民主体性 决定性意义 人的存在方式 习近平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 
数字资本本性:物质要素抑或社会形式?——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辨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12-23,共12页蔡晓辉 赵凯荣 
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22BKS046)阶段性成果。
于当下数字化时代产生与发展的数字劳动,使得资本积累及其增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形成了数字资本。相比于马克思所揭示的工厂化、机器化大生产所构成的产业资本及其金融资本,数字资本虽然具有独特的非物质性存在样态,但其本质...
关键词:数字资本 物质劳动 劳动异化 数字劳动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视角——论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正义思想“反法权”解读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王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19BZX025);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真实问题’教学的本科伦理学教学改革——以《西方伦理思想史》课程为例”(d272454099)。
艾伦·布坎南认为马克思肯定规范性概念的“批判性作用”而否定“解释性作用”,使用资本主义正义的具体内容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的,修正了“塔克-伍德命题”的结论。更进一步地,布坎南提出基于普遍人性概念的“共产主义的评价性视角”...
关键词:艾伦·布坎南 正义 “塔克-伍德命题”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出场语境、基本内涵与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宋凯晴 
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2CZTJ04);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重大培育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2RWZD02)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萌芽于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产生而生成,并不断发展于对资本主义文明悖论的批判中。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永恒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彻底揭露了其虚伪性与局限...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 人类文明新形态 
胡塞尔与马克思历史本质观点比较研究
《理论界》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邓瑞怡 
历史本质既是理解历史哲学理论的源发性支点,又是比对不同历史思想根本差异的透视性基点。胡塞尔与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观点是丰富而深刻的,前者专注于意识还原的普遍认识论构建,以洞察历史与精神的统一性;后者则切入现实经济领域,致力于...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本质 比较研究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道主义问题新探——基于“横向堆叠”与“纵向延伸”两种理解尺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嵇睿 
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层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重要研究向度。人道主义肇始于西方意识形态思潮,其间经历了“理性与至善”、“上帝与原罪”、“欲望与禀性”、“存在与本质”四个思想“堆叠”阶段。自历史唯物...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人道主义 横向堆叠 纵向延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