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

作品数:786被引量:74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康耀李华唐东堰孟繁仁陈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道县师范学校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画荻教子 文章传情
《党课》2025年第6期85-87,共3页
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
关键词:岳母刺字 孟母三迁 文明家庭 传情 习近平总书记 家长 
“孟母教子”及其思政教育意义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6-11,共6页孟文晴 刘奎 
山东省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4JSGX209)。
“孟母教子”由五则故事构成,由西汉时期的韩婴、刘向最终构建而确立并流传于世,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传承,其中所蕴含的提倡诚信、重视孝道、重视礼仪和提升修养等精神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孟母教子” 思政教育元素 思政教育方式 
孟子自责
《当代学生》2025年第2期86-87,96,共3页
【参考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在(里屋),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她的样子,告诉他的母亲说:“妻子不循礼法,请(您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呢?”(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孟子说:“我...
关键词:礼法 参考译文 孟子 孟母 
“孟母三迁”:子女教育发展阶段下家庭教育迁移的现代证据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32-142,共11页陈文琪 刘昕宇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教育迁移现象的研究相对欠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和2020年数据,通过离散时间补对数-对数生存模型和KHB中介效应法探究子女教育发展阶段对家庭教育迁移概率的影响机制及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核心家庭为...
关键词:教育迁移 子女教育发展阶段 家庭化迁移 城乡差异 
身体交响下中华经典故事的别样再现——评杂技剧《孟母三迁》
《新疆艺术(汉文)》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孙祥 
杂技剧《孟母三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选材,讲述了三名现代少年穿越到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轲的不同成长阶段,体悟孟母三迁之举的故事。该作品创新性地采用跨时空叙事方法,融合杂技与戏剧艺术,既保留了传统杂技的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孟母三迁 杂技剧 传统文化 跨时空叙事 
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广东样本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9期4-4,共1页余志权 
作为学生生活的三个维度,学校、家庭、社会在个体成长史中有着不同作用,发挥着不可偏废的教育功能。在我国古代,人们殊为看重的家训家规实际是对“家庭教育”的原始认同。私塾作为最早的教育形态,反映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认可...
关键词:协同育人 教育效能 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 孟母三迁 成长史 私塾 不可偏废 
让经典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杂技剧《孟母三迁》创作札记
《杂技与魔术》2024年第4期58-60,共3页谭木(文/图)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道德伦理观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母三迁》作为儒家文化中的一则经典故事,不仅展示了孟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的核...
关键词:杂技剧 创作札记 现代杂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人文底蕴 儒家文化 经典故事 道德伦理观 
孟母教子,名传千古
《走向世界》2024年第32期76-79,共4页魏伟 杨思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女性,“四大贤母”便是其中的代表。“四大贤母”即亚圣孟子的母亲仇氏、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和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姚氏本文的主人公孟母,以“三迁择邻”“断织喻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 欧阳修 孟母教子 
孟母三迁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阿紫 从文(图)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
关键词:孟轲 孟母三迁 学宫 
从“为你好”到“对你好”
《家庭医生(月末版)》2024年第6期72-72,共1页星云大师 
“为你好!”“说为我好,但我总觉得你们是在找我麻烦,哪里是为我好?”为什么我们体会不出别人的好意呢?这就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不能认清理则,不去体会别人的好心好意。“孟母三迁”,是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环境;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
关键词:精忠报国 孟母三迁 岳飞 体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