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狂说

作品数:47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孙力申明秀阎伟张冰苏宏斌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美术》《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许昌学院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知美学视域下柏拉图“迷狂说”再释
《今古文创》2025年第7期47-49,共3页高洁 
2024年中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4SYJSCX126)。
在柏拉图的文艺对话中《伊安》篇和《斐德若》篇集中讨论了迷狂这一问题,迷狂即一种创造性、超越性的创作状态、审美体验。基于柏拉图所属的宗教神学时代背景,迷狂被冠以“神的凭附”之名,从而在文艺创作上导向了天才论、非理性之途,对...
关键词:柏拉图 迷狂说 现代阐释 认知美学 
迷狂说与感兴论的比较研究
《今古文创》2023年第6期23-26,共4页高鹏 
迷狂说是源于柏拉图理念论的一种审美观念,所指的是先验主体对理念的审美直观,体现了理念与物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感兴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基础,重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融合,蕴含着老庄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两个...
关键词:迷狂说 感兴论 理念 二元对立 
生长的艺术·张友宪的艺术个案
《美术大观》2021年第10期24-33,共10页王宗英 
如果从石器时代算起,可知人类艺术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何为艺术,艺术何为?众说纷纭。艺术既实实在在,又虚无缥缈,即使是经验富足的大艺术家们,灵感也时有时无,并非触手可及。柏拉图甚至把艺术的灵感解释为迷狂说,认为艺术创作的状态是...
关键词:迷狂说 艺术创作 石器时代 柏拉图 灵感 艺术家 
人的追求与神的降临 ——论陆机的“灵感论”与柏拉图的“迷狂说”之对比
《花溪》2021年第14期0009-0010,0012,共3页李沁玥 
文学创作给予生命短暂如同夏夜焰火的人类一条追寻永恒的道路,在创制的过程中灵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陆机的“灵感论”对于精神境界的苦苦追寻和柏拉图的“迷狂说”对于神灵降临的祈求入手,试图简要阐述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对后世的...
关键词:陆机 灵感论 柏拉图 迷狂说 
古代中西方文学思维差异探析
《文化产业》2020年第10期27-28,共2页潘峥 
因为政治、经济、地理和社会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论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趋向;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与其社会历史相符合的时代性特征。这些特征之中包含着中西方文学思维的共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古...
关键词:“虚静说” “迷狂说” 古代中西方 文学思维 差异 
柏拉图诗学微探——以《伊翁》为例
《北方论丛》2019年第4期46-55,共10页孟令军 
苏格拉底通过对磁石链和“迷狂说”的质疑,批判了诗歌没有技艺可言、诗歌的谎言等问题。由于伊翁自身的局限,他不懂得诗歌的真正内涵,因此在面对苏格拉底对诗歌的批判时,不能做出有效的辩解。不过在这场对话中,伊翁最后时刻表现出的毫...
关键词:磁石链 迷狂说 将军之喻 哲学之诗 
中西灵感论的异同及其对戏剧创作的影响——基于柏拉图与陆机灵感论的比较
《怀化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104-107,共4页唐健清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至关重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柏拉图和陆机对灵感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大差别。两人都认为灵感是非理性的,皆起源于不可知的神秘力量,都富有情感且自发而不可控制。由于时代背景差异,两人探索灵感的动机不同,柏...
关键词:灵感 迷狂说 天机说 中西文化 
严羽“妙悟”说与柏拉图“迷狂”说中的神性思维比较
《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105-107,共3页邓珊珊 
严羽的"妙悟"说和柏拉图的"迷狂"说分别论述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个体灵魂所达到的一种超然的姿态,从文学创作的理论视角来看,它们都隶属于灵感的范畴,是文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宗教浸染的熏陶不同,严羽的"妙悟...
关键词:严羽 妙悟说 柏拉图 迷狂说 神性思维 
中西灵感论——“妙悟说”与“迷狂说”之比较
《明日风尚》2016年第12期165-165,共1页田丽 
"妙悟说"与"迷狂说"是中西方关于灵感的学说,笔者试从中西灵感理论渊源入手,对"妙悟说"与"迷狂说"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中西灵感之异同。
关键词:“妙悟说” “迷狂说” 异同 
“理想国”为何要驱逐诗人?—诗与哲学之争,及柏拉图的真实意图被引量:2
《中文自修》2014年第13期50-51,共2页朱钦运 
十六世纪英国的菲利普·锡德尼在他的著作《为诗辩护》中,曾对先哲柏拉图下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任何好好研究柏拉图的人都会发现,虽然他的作品内容和力量是哲学的,它们的外表和美丽却最为依靠诗。"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锡德尼为诗辩护,自...
关键词:锡德尼 为诗辩护 十六世纪 利普 《理想国》 故纸 哲理诗 迷狂说 日喻 诗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