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信仰

作品数:146被引量:29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子开王雪梅王友奎张敬全马西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含经》中的弥勒信仰
《法音》2022年第6期12-21,共10页释界定 
弥勒(梵名Maitreya),音译为梅旦丽耶,新称弥帝隶,华译为慈氏,名阿逸多(梵名Ajita)。《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有云:“其此慈者,父王本姓;父姓母姓,俱有慈故,名为慈氏”“又有云,慈氏本姓颇罗堕,字阿氏多,又王姓颇罗堕,字阿氏多,字理无差...
关键词:慈氏 弥勒信仰 菩萨信仰 《阿含经》 种姓 弥勒佛 古印度 
丝路沿线文化交流中的弥勒信仰
《法音》2021年第12期87-90,共4页吴小丽 
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专项资金资助;2021-2022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U-KY-[2021]。
丝路沿线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弥勒信仰的形成、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丝绸之路上,以敦煌为中心向西的波斯等国家的文化中,亦可以看到弥勒文化信仰的痕迹。季羡林先生认为,弥勒"在印度、中亚与中国等地的佛教神坛上占有突出的地位"[1]。"...
关键词:弥勒信仰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季羡林先生 弥勒文化 
麦积山石窟弥勒像教思想探析——兼谈丝绸之路弥勒信仰造像被引量:3
《法音》2017年第6期47-58,33-36,共12页项一峰 
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播,最早传入汉地是经像并传。因僧人修道禅观,末法思想续佛慧命,建寺造像诸多功德,以及更为直观、简洁地教化不同善根的教徒和善男信女等多种因素,像教发展至十六国南北朝达到中国佛教史的顶峰时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弥勒信仰 麦积山石窟 造像 中国佛教史 印度佛教 南北朝 十六国 
弥勒信仰之传承与展望
《法音》2014年第5期21-29,共9页释天佑 
一、原始教义之本怀 如今所说之佛法,据其内核,总分为两个系统:原始与发展,.早在佛化时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全是关于解脱道的阐述,是以四圣谛、三法印、八正道为核心的实用经验教法。经概括为三十七菩提分:“诸比丘!我所知...
关键词:弥勒信仰 展望 传承 释迦牟尼佛 四圣谛 菩提 利益 幸福 
从天上到人间:敦煌艺术中的弥勒信仰被引量:2
《法音》2014年第4期I0001-I0004,共4页胡同庆 
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
关键词:弥勒信仰 敦煌艺术 敦煌石窟艺术 弥勒菩萨 敦煌地区 经变画 弥勒佛 壁画 
故土新踪(下)——当代印度“新弥勒信仰”现象之考察、解析
《法音》2014年第2期33-40,共8页释印照 
三、“新弥勒信仰”的特点特征 目前的“新弥勒信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与特征值得注意.这将可能决定这种信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弥勒信仰 印度 当代 解析 特征值 
西安博物院藏弥勒造像的艺术表现形式
《法音》2014年第2期55-59,I0001-I0004,共9页王乐庆 
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的传人即已始之,无论是上升兜率天的弥勒菩萨。还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或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都广受崇奉。在中国.随着弥勒经典的不断译出和广泛传播,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乃至民间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先于阿弥...
关键词:弥勒信仰 艺术表现形式 造像 博物院 西安 观世音菩萨 弥勒菩萨 上层社会 
略论弥勒净土信仰在中国的兴衰被引量:1
《法音》2014年第1期21-30,共10页侯印国 
近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弥勒信仰有较多关注,对弥勒净土也给予一定研究。佛教界的研究以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印顺导师为代表.不仅在人间佛教的角度对弥勒净土予以高度肯定.并深有体证。成一法师编有《弥勒净土法门集》,进一步系统揭示...
关键词:弥勒信仰 净土信仰 兴衰 中国 弥勒净土 人间佛教 净土法门 近代以来 
故土新踪——当代印度“新弥勒信仰”现象之考察、解析
《法音》2014年第1期31-32,33-38,I0001-I0004,共12页释印照 
引言 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近千年.曾经的佛教徒也多已改信其它宗教。近百年来.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有识之士历经艰辛.努力想把佛教返传回它的故国…。由于障碍众多.举步维艰.收效甚微。然而,笔者在印度留学、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中...
关键词:弥勒信仰 印度 当代 解析 佛教徒 汉传佛教 宗教 消亡 
弥勒信仰乃人间净土的归趣——在2010年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被引量:1
《法音》2010年第9期5-6,共2页学诚 
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描述了名山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因分别为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我们今...
关键词:中国佛教 文化研讨会 梵净山 2010年 人间净土 弥勒信仰 文殊菩萨 地藏菩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