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

作品数:681被引量:4266H指数: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利明王轶薛军孙宪忠石冠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被引量:9
《法学》2020年第10期160-175,共16页王立民 
作者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租界法制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153)的关联成果
中国古代没有民法典。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清末法制改革的推进,《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应运而生。《大清民律草案》在法典结构、原则、制度与内容各方面都与《德国民法典》有诸多的一致或者相似,已把近代民法的体系、原则、制度与内容移...
关键词:中国近代 民法典编纂 法系归属 世界民法 启示 
我国民法典编纂与德国法律文明的借鉴——中国继受1900年《德国民法典》120年考略被引量:19
《法学》2020年第5期167-191,共25页何勤华 周小凡 
上海市哲社规划“三大系列”一般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BHC012)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做出决议,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新时代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即将收官。回顾民法典编纂的渊源,清末民国时期的民事立法以及民法学说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法典草案 德国民法典 移植 借鉴 法律文明 民法 
民法典编纂中自然人行为能力认定模式的立法选择——基于个案审查与形式审查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2
《法学》2019年第2期137-149,共13页彭诚信 李贝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45);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程序性权利理论的提出与证成研究"(项目批准号:16AFX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认定上,我国现行法律、审判实践以及学者观点都在意思能力的形式审查和个案审查之间摇摆不定。事实上,无论是形式审查还是个案审查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一种理想的行为能力认定模式应当是兼顾两者的"双轨制":以意...
关键词:行为能力认定模式 形式审查 个案审查 双轨制 
损害概念的变迁及类型建构——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为视角被引量:41
《法学》2019年第2期72-82,共11页李昊 
我国现行法上的损害概念是在具体损害项目的累积中构建起来的,目前的民法典编纂应当在财产损害领域构建统一的损害概念,精神损害则由于非财产损害赔偿法定、数额酌定的特点无需进一步抽象化。统一的损害概念仍应坚持传统的"差额说"并加...
关键词:差额说 财产损害 非财产损害 生态损害 民法典编纂 
民法典编纂中身份行为的体系化建构被引量:26
《法学》2018年第5期85-95,共11页田韶华 
身份行为作为一种迥异于财产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有其独立于财产行为的理论建构。身份行为的体系化既应重视与民法总则中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街接,也应突出其身份法的特色。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之于身份行为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其提供一个...
关键词:身份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身份意思 身份行为能力 瑕疵身份行为 
劳动合同法与民法适用关系的法教义学分析——以《劳动合同法》修改和民法典编纂为背景被引量:19
《法学》2018年第3期146-160,共15页刘绍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劳动法与民法典关系研究"(16CFX063)的阶段性成果
民法能否适用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是一个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尚无定论的问题。理论上的争议与法制上的模糊造成司法实践中各地各级法院各行其是,严重减损了法律的确定性,对之确有必要尽快确立通说。无论劳动合同法如何定位,劳动合同都可...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民法 法律适用 法教义学 
民法典编纂中商事代理的制度构造被引量:30
《法学》2017年第8期79-96,共18页曾大鹏 
我国现行商事代理规范体系在形式上由民事基本法、商事特别法及行政型特别法三个层级构成,而在实质上却内容繁杂多变且不乏抵牾之处,亟待构建兼具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商事代理规范。在我国未来商法通则之中全面确立商事代理制度只...
关键词:民法典编纂 商事代理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我国《民法总则》对民商合一体例的立法创新被引量:24
《法学》2017年第7期56-67,共12页许中缘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商法规范的独特性与我国民法典编纂"(16SFB1006);"法治湖南2011协同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民法总则》确立的民商合一立法模式是民法典编幕中达成的严格立法共识,也是我国《民法总则》对世界民事立法的贡献,即确立了在德国潘德克吞体系下民商合一的立法新模式。就内容而言,《民法总则》创新地规定了民商合一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民法典编纂 《民法总则》民商合一 创新 
论环境法与民法典的对接被引量:37
《法学》2016年第6期61-73,共13页陈海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风险的环境治理多元共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ZDC031)的阶段性成果
正确处理环境法与民法典的关系,是当前民法典编纂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法与民法虽具有紧密联系,但不宜将现行民事立法中的相关环保规定"照搬"纳入民法典。欲实现环境法与民法典的有效对接,需要遵循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体现民法典...
关键词:环境法 民法典编纂 环境义务 环境侵权类型化 
雇佣、劳动立法的历史考量与现实分析被引量:45
《法学》2016年第5期13-23,共11页董保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和应对的法律机制研究"(14AZD048)的阶段性成果
管制与自治相结合产生出社会法独特的调整机制,这种机制以具体、渐进的方式存在。过分强调抽象平等或抽象不平等皆不恰当。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并列所形成的问题难获解决的现实折射出我国对社会化立法的认识误区。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不应...
关键词:劳动合同 雇佣合同 社会法 民法典编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