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杂剧

作品数:112被引量:9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徐子方孙晓东元鹏飞孔杰斌陈翔华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万历十七年科场案与明杂剧文人化转型——以王衡《郁轮袍》为中心
《励耘学刊》2024年第2期236-251,315,共17页高岩 
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地方戏曲中的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BK10236210101。
万历朝宰相王锡爵之子王衡以顺天科场案亲身经历为素材,于科场案第二年创作生平第一部杂剧《郁轮袍》,较早地将文人科举创伤写入杂剧,属明杂剧中“文人自我登场”的创作,集中反映了科场案对文人杂剧转型的促成意义,体现了转型期杂剧文...
关键词:王衡 《郁轮袍》 科场案 杂剧 
明杂剧喜剧的文化意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孙晓东 
明杂剧喜剧从明中期开始逐渐繁荣,产生了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文化意蕴。明杂剧喜剧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对封建官场的批判、对八股科举的反思、对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揭露、济世者的无奈与迷惘四个方面。
关键词:明杂剧 喜剧 文化意蕴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翻译和研究
《长江学术》2024年第3期77-89,共13页高玉海 
相较于中国古典戏曲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在俄罗斯的翻译更少,但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既有数量可观的单篇论文,也有专论元杂剧特点、明杂剧历史的专著,甚至出现了专论戏曲演出的著作,所...
关键词:俄罗斯汉学 戏曲理论 中国古典戏曲 元杂剧 明杂剧 
从明杂剧到川剧:《公孙丑东郭息忿争》流变考
《中华戏曲》2023年第2期104-120,共17页任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项目“元明清时期‘四书’的戏曲演绎研究”(项目编号:2022M720488)。
明代文人许潮创作的《公孙丑东郭息忿争》是一部单折杂剧。其创作完成后,即被昆曲、徽州腔、青阳腔等改编、搬演,其中即有徐复祚收入《东郭记》传奇的《仲子》出。该出直至民国,都活跃于昆剧舞台。清中后期,又有川剧艺人将其改编为《文...
关键词:《公孙丑东郭息忿争》 《东郭记》 《陈仲子》 《文武打》 
明杂剧喜剧创作与时代文化思潮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孙晓东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
关键词:明杂剧 喜剧 时代文化思潮 
浅谈明杂剧中的“春社撞席”
《戏曲研究》2023年第2期150-165,共16页薛舒丹 
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春社”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与历史学、民俗学研究领域已取得的丰硕成果不同,关于古代春社主题文人创作的研究,目前主要见于对社日诗歌和春社题材画作的探讨两个方面1,针对文人戏剧作品中春...
关键词:民俗学研究 明杂剧 文人创作 文人戏剧 历史学 丰硕成果 源远流长 
昆仑奴故事演变--从唐《传奇》到明杂剧
《艺术科技》2023年第12期69-71,共3页张小云 
裴铏的《传奇》是中晚唐时期的一部传奇集,在后世的接受与传播中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对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昆仑奴》在裴铏的《传奇》中位列第二篇,故事双线交叉推进,成功塑造了磨勒的形象,他机敏睿智,熟谙世事,武艺高强,...
关键词:《昆仑奴》 杂剧 磨勒 崔生 红绡 演变 
明杂剧中体现的明代中后期社会思想解放——以《牡丹亭》为例
《河北画报》2022年第24期166-168,共3页龚文帆 
明初社会笼罩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统治之下,明中叶后,社会动荡,社会思潮开始变化,本文从《牡丹亭》入手,看杜丽娘对自由与爱情的执着追求,分析当时社会中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个性解放的需求。
关键词:明代社会 《牡丹亭》 杜丽娘 个性解放 
“复继新声”:朱有燉《香囊怨》对元代爱情剧的新编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2年第10期41-44,共4页朱仰东 
朱有燉学元却能“复继新声”,所作《香囊怨》杂剧在继承元代同类杂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创新。情节设置改变了元代同类杂剧写书生、妓女恋爱并商人离间作梗的传统模式;人物塑造无论男女主人公还是次要人物皆有自身性格缺陷,与元剧写男...
关键词:朱有燉 《香囊怨》 元代爱情剧 明杂剧 
论明杂剧喜剧的荒诞性特征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6-18,共3页孙晓东 
荒诞作为喜剧创造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在中国古代儒家社会中不被重视,评价不高。而明杂剧喜剧在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想解放大潮的激荡下,在艰难中不断发展,从而形成自己新的特色,荒诞性即其突出特色之一。夸张、对比、解...
关键词:明杂剧喜剧 荒诞性 夸张 对比 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