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

作品数:105被引量:89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翦知湣杨楚鹏宋友桂刘耕年邹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有孔虫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晚末次冰期以来有孔虫特征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的指示被引量: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第2期127-138,共12页潘梦迪 邬黛黛 吴能友 刘丽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3022);中国石油-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2015A-4813);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创新基金培育专项(y307p51001)
南海北部陆坡有大量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研究全球变化响应及驱动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2007年水合物钻探区Site 6A站位柱状沉积物,开展有孔虫群落、稳定同位素及AMS14 C分析研究,试图了解该区域晚末次冰...
关键词:有孔虫组合 稳定同位素 古生产力 气候变化 神狐海域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末次冰期以来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第四纪研究》2015年第2期422-432,共11页庄畅 陈芳 程思海 陆红锋 周洋 刘广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012)、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KLMMR.2013-A-32)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批准号:2009CB219502)共同资助
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移是地质记录中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和东沙陆坡等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XH-27PC和DS-4PC柱状样分别进行顶空气甲烷含量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和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结...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 稳定同位素 水合物 末次冰期 南海 
南海南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古环境变迁被引量:2
《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第9期19-24,共6页付淑清 朱照宇 欧阳婷萍 邱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13;40872111);广东省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0912);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08-07)
以南海南部86GC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组成和AMS14C测年的研究,初步确定该柱状样包含了氧同位素3期晚期以来约31 400 a的沉积。结合浮游有孔虫组合和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分析认为,研究区域末次盛冰期发...
关键词:南海南部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海区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的地层学意义被引量:3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9年第4期313-322,共10页李保华 王晓燕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815902)资助
西北太平洋尤其是中国海区末次冰期旋回中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研究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古海洋学内容之一。作者综合分析了中国及邻近海区具有可靠测年地层的深海沉积物柱状样中P.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探讨...
关键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低值事件 末次冰期旋回 地层对比 古环境 东海 南海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被引量: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第4期85-91,共7页王良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2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2007CB815901);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0621063)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
关键词:颗石藻 浮游有孔虫 海水表层温度 海水上层结构 初级生产力 南海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环境变化:YSJD-86GC柱样的证据被引量:1
《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邱燕 朱照宇 钟和贤 付淑清 陈超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77;4033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9991100011011)
采自南海南部的YSJD-86GC柱样(113°02.5860′E,10°18.1740′N,水深2 651m,柱长1.68m)提供了该区近27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沉积物岩性特征、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全岩样品AMS14C测年、氧稳定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末次冰期...
关键词:末次冰期 浮游有孔虫 古气候 古环境 南海南部 
南海西南陆坡末次冰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第6期1-8,共8页吴庐山 朱照宇 邱燕 陈芳 陈超云 钟和贤 周厚云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L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77);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991100011011)
对南海西南陆坡区SA08—34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海水表层古温度(SST),结合^14C测年和CaCO3分析结果,揭示了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末次冰期以来SST具有...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海水表层温度 末次冰期 “新仙女木”事件 HEINRICH事件 南海 
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变化的浮游有孔虫记录被引量:4
《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第1期1-7,共7页涂霞 郑范 向荣 陈木宏 汤贤赞 颜文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 SW 2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78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6018)
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变化对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取自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WP92 5柱样中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壳体δ18O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末次冰期的冬季表层水温比全新世低 2℃以上;浮游有孔...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西太平洋暖池 末次冰期 气候快速变化事件 
南海西沙海槽末次冰期以来浮游有孔虫与表层水温被引量:9
《中国科学(D辑)》2002年第5期423-429,共7页李学杰 江茂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872042)
对南海西沙海槽SA12-19 柱状样进行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和氧碳同位素分析,并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它包含了氧同位素 l~3期(第 3期不全),即晚冰期~冰后期的沉积.对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 FP-12E计算各样品所...
关键词:南海 西沙海槽 末次冰期 浮游有孔虫 表层水温 古气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