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艺术

作品数:47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国良王伏仙林贞燕王宇红徐少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电视》《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坚守门道
《艺术市场》2022年第9期142-142,共1页许力 
艺术不能用数据和公式衡量,内行全靠眼和心来感受门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见或不见,门道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中国书画,外行看的热闹都在一个“像”字上,像哪位大师,像真实景物。总以实用性来对照艺术,比如以是否整齐规则看书法...
关键词:中国书画 内行看门道 不增不减 时装表演 实用性 对照艺术 了不起 
《金锁记》的封闭空间叙事艺术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3期117-119,共3页呼雲喆 徐晓杰 
201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空间叙事的国家形象及中国经验研究”(19ZWB055)研究成果。
在压抑沉闷、专制残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张爱玲对于封闭空间有着独特的叙事自觉。《金锁记》中设置了姜家和租屋两个封闭式的家宅空间,其中又套入了帐子、烟榻和楼梯等小型封闭空间,形成套盒式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姜二爷和...
关键词:金锁记 封闭空间 叙事艺术 设置艺术 呼应艺术 对照艺术 
人性与战争的多重变奏——《生命线》对照艺术探析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22期0033-0034,共2页肖睿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近二十年长篇小说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编号:19YBA145;湖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以来文学湘军长篇小说创作研究”,编号:19A175。
长篇小说《生命线》由湖南作家谢枚琼创作,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税务故事,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税务人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我党税务事业初创时期的残酷和艰辛。从《生命线》中关乎艺术...
关键词:《生命线》 对照原则 税务人形象 历史变迁 现实观照 
历史之重与生命之轻的辩证——读迟子建《五丈寺庙会》
《芒种》2020年第10期100-105,共6页黄瀚 
也许是长篇力作《伪满洲国》的光芒过于耀眼,迟子建在《伪满洲国》发表同年写就的中篇小说《五丈寺庙会》并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此前,研究者主要从对照艺术手法(1)、童年叙事视角与情调叙事模式(2)、"泛灵"文化观念(3)、民间文化精...
关键词:迟子建 历史遗留问题 《伪满洲国》 叙事视角 对照艺术 叙事模式 民间文化 独特之处 
青春一晌 刹那芳华——评电影《芳华》中的对照艺术被引量:2
《当代电视》2018年第2期106-107,共2页岳靖凡 
冯小刚的新片《芳华》从拍摄阶段起就备受舆论关注,严歌苓编剧、文工团背景、红色主题,为近年来的青春片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这部影片也获得了冯小刚个人非喜剧电影的最高口碑。该片通过上世纪70年代某文工团生活的情景再现,描绘...
关键词:对照艺术 
《纯真年代》中人物塑造的对照艺术
《文教资料》2017年第33期172-174,共3页王丽 
1921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纯真年代》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伊迪斯·华顿最成功的小说。在《纯真年代》中,华顿通过对照手法的运用,细腻地刻画了梅与埃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对照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使得人物自身形成对照、...
关键词:纯真年代 人物塑造 对照艺术 
两相对照谱挽歌——《鞋的故事》对照艺术解读
《语文知识》2016年第21期26-27,共2页夏美祥 
《鞋的故事》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为现代作家孙犁在1984年12月16日所写。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小书绫给喜欢穿家做鞋的"我"做了两次鞋的经历,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挽歌情结。对照是本文使用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文...
关键词:对照艺术 故事 挽歌  解读 传统文化 现代散文 选修教材 
对照艺术在《羊脂球》中的巧妙运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64-67,共4页陈洁 张沁文 
小说《羊脂球》中,莫泊桑以其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凭借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表现技巧,构建了"马车构体",将整个19世纪法国社会浓缩进一辆马车。通过"马车群体"在旅途中不同环境、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多层次、多角度对照,表现了人物间的...
关键词:对照艺术 形象系统 审美观照 
从对照艺术看哈代时间意识的双重性
《文学教育(中)》2015年第1期72-72,共1页张淑红 马嘉 
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哈代在其诗歌中反复使用对照艺术来表达其时间观念,既深沉乐观,又具有悲观意识。这种时间意识的双重性是通过诗歌中的今昔对照、瞬间与永恒的对照和虚实对照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关键词:对照 时间意识 双重性 
跨越时空的爱恨——浅析《果园城记》参差对照艺术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周青 周坤 
《果园城记》是师陀具有创造力和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自己"习知的人物"和"习知的事件"写进了"中国一切乡镇的代表"[1]——果园城,在这里注入了自己的纠结复杂的情感,运用参差对照的手法...
关键词:《果园城记》 师陀 时间 城内 城外 爱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