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作品数:22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信仰艺术教育艺术通感析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教育》《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哲学“直觉”论内涵辨析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32-39,150,共9页王丽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中国理论建构”(BLA230245)阶段性成果。
笼统的“直觉”概念内涵缺乏清晰度,中国哲学的直觉概念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从而天然与西方哲学区别开来,在中国哲学内部具有语境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在实际话语氛围中还必然判别为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等多个意义侧面,从表现上看各侧面...
关键词:直觉 中国哲学 直觉论 智的直觉 
论“作为艺术品的儿童生命”——以尼采与德勒兹为进路被引量:3
《美育学刊》2022年第4期37-43,共7页王丽 
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PPZY2015004)的阶段性成果。
当美学之维成为思考“生命之所是”的重要向度时,“儿童”成了尼采与德勒兹诠释“作为艺术品的生命”议题时共同使用的重要意象。这使“作为艺术品的儿童生命”得以凸显,形成了一条省思“儿童生命”,进而继续“发现儿童”、丰富“儿童...
关键词:作为艺术品的生命 儿童 儿童生命 
西方“儿童美术的发现”析论
《美育学刊》2022年第1期97-104,共8页王丽 
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PPZY2015004)的阶段性成果。
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美术"与"儿童"类似,经历了被"无视""误视"再到"正视"的过程。艺术家、艺术理论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的多重视野促成了"儿童美术的发现"。各方初衷不尽相同,却具有共同的倾向,即对"自然"的追寻,对传统的僵化规则...
关键词:儿童美术 儿童美术的发现 儿童美术观 儿童美术教育 
幼儿美展中的童年图景——“江苏万名儿童创意美术双年展”的意义生成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2020年第7期4-6,共3页王丽 
当幼儿的艺术作品承载着其生活经验和诗性智慧进入美术馆,随之而来的是参展幼儿、参展园教师、观展幼儿、观展成人等不同身份的主体在同一社会公共空间的相遇,自然形成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成人与成人之间多元交流的生态场域,其...
关键词:创意美术 诗性智慧 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 社会公共空间 多元交流 美术馆 生态场域 
《纯真年代》中人物塑造的对照艺术
《文教资料》2017年第33期172-174,共3页王丽 
1921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纯真年代》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伊迪斯·华顿最成功的小说。在《纯真年代》中,华顿通过对照手法的运用,细腻地刻画了梅与埃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对照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使得人物自身形成对照、...
关键词:纯真年代 人物塑造 对照艺术 
通感意象:艺术通感的灵魂——兼论艺术通感的价值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被引量:8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王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09JZD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艺术通感的心理美学研究"(09CZX047);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艺术通感与艺术教育研究"(C-b/2008/01)
通感意象由于其具有的流通性、创造性、超越性特质而成为了艺术通感的灵魂。它具有创造功能,可以根据接近性、特征性原则创造新的意象,它所创造的超现实性变形意象开拓了人的心灵世界。在艺术活动中,通感意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艺术作...
关键词:通感意象 创造性 超越性 艺术教育 
通感辨:文学修辞与艺术体验被引量: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51-157,共7页王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ZX047)
目前学术界对通感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虽然都直接使用"通感"这一概念,但实际指代的内涵不尽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文学领域内的通感修辞格不同于艺术创造或欣赏过程中的通感体验,前者是文学范围内的语言功夫,是文学创造或文...
关键词:通感 文学修辞 艺术体验 
信仰思维的心理描述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8-22,共5页王丽 韩凤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09BZX073)的阶段性成果
信仰思维表现为人类对生命存在始终和普遍的关怀。信仰思维的主观性不是主观主义。信仰思维并没有否认理性。信仰的证明不是理论的而在于生存实际的"现证",信仰的利益不是实体性的而是心灵感知,信仰的实现是一个逐步的和手段不断转换的...
关键词:信仰 理性 终极关怀 
通感表象与意象析论——以儿童艺术通感现象为例被引量:2
《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78-82,共5页王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儿童艺术通感的心理美学研究项目编号:09CZX047
艺术表象是艺术感知和传达中的基本信息元素,它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等多种形式,艺术表象在通感发生过程中的转移形式被称为通感表象。它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当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时引起了记忆表象,潜在地发生了想象表象及其转移和联接,...
关键词:通感 表象 意象 
从工具理性到信仰的理性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9-33,共5页王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艺术通感的心理美学研究"(09CZX047)的前期成果之一
理性主义借助科学技术统治着解释世界的话语权,原来处于思辨领域的理性在现代文明中成了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发展,削弱了人的个体性,在极端层面成了杀人的工具;哲学的"科学"性发展,使哲学渐渐离开了它的原始诞生地,...
关键词:科学 哲学 信仰 工具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