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作品数:1314被引量:38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胥洪泉李正亚于红杨大亮武敏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练习22 模拟试题(1)
《语文月刊》2021年第12期62-67,94,95,共8页李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静夜思》,传播极广,几乎所有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成诵。但近日有好事者传递一则消息,说在日本教科书中发现李白的《...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唐诗三百首》 《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模拟试题 李白 教科书 
《静夜思》中的“床”究竟指何物
《语文月刊》2006年第3期42-43,共2页袁庆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家喻户晓、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诗。它描写的是这样的一个情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诗人李白从床上醒来,看见皎洁的月光照到床前的地上,觉得像霜一样。于是,诗人从床上...
关键词:《静夜思》 “床” 绝句诗 李白 高中 语文 释义 
读另一版本的《静夜思》
《语文月刊》2000年第6期29-30,共2页吴勇前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表现了诗人客游在外,月夜思乡的独特感受。这首诗语言浅显明白,按理不会存在什么理解方面的难题或引起什么争论。但是,《语文月刊》在1999年第4期、第9期上分别刊载了三篇关于对《静夜思》中的"床...
关键词:静夜思 版本 李白 诗语言 故乡 峨眉山 独特感受 争论 语文 理解 
也谈李白背井离乡——兼与严虹老师商榷
《语文月刊》1999年第8期39-39,共1页丁学军 
《语文月刊》1999年第4期《重读静夜思》一文,对诗中的"床"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文章结尾处说:"古语有背井离乡之说,井者,乃故乡之借代,故睹物生情,照应后句‘低头思故乡’,否则所思则有突兀之感。"笔者认为,...
关键词:李白 静夜思 商榷 老师 故乡 借代 语文 重读 水井 结尾 
也谈“床前明月光”的“床”
《语文月刊》1999年第8期39-39,共1页倪传龙 
《语文月刊》今年第4期刊载了严虹老师写的《重读〈静夜思〉》一文。该文以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应解为"井栏"而不是睡床,说"井者,故乡之借,故睹物生情,照应后句‘低头思故乡’。否则所思有突兀之感。再者,诗人徘徊井前。方可与‘举...
关键词:故乡 静夜思 语文 解说 重读 刊载 月刊 老师 窗户 月亮 
给孩子们编写古诗选本的设想
《语文月刊》1999年第4期2-3,共2页叶至善 
我想,既然要让孩子们读点儿古诗文,就得认认真真,给孩子们编写几本读古诗文的辅导读物,如诗的选本,词的选本,其他韵文的选本,散文的选本。从古诗来说,给孩子们读的选本已经出得够多了,大多是认真编写的。我干吗还要提出这个建议来呢?一...
关键词:古诗文 设想 散文 编排 思想感情 静夜思 对仗 前头 建议 讲解 
重读《静夜思》
《语文月刊》1999年第4期36-36,共1页严虹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流传甚广,从唐诗的启蒙读物到不同的唐诗选本,都收录了此诗。它较好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自然不饰而又韵味无穷的风格,是一种不需技巧的圆熟。正如胡应麟所评:"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
关键词:静夜思 唐诗选本 李白诗歌 唐代诗人 启蒙读物 韵味无穷 胡应麟 流传 商榷 理解 
月亮与乡恋别情——析唐诗中的思乡离别主题
《语文月刊》1997年第12期21-22,共2页黄依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家喻户晓、传颂千古的《静夜思》,曾经惹动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曾经让人在如霜的月色中兴起多少对团圆的渴望与思乡的缱绻。而他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
关键词:月亮 乡恋 主题 唐人 唐诗 南北朝时代 李白 象征物 静夜思 子夜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