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补泻

作品数:20被引量:7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蔡圣朝费爱华贺成功龙红慧朱才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中医》《针灸临床杂志》《中医外治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灸法补泻在前列腺癌分期辨治中应用的思考
《中国针灸》2024年第8期955-960,共6页徐新宇 彭煜 翟靖 朱文静 刘彦飞 刘治 李博洋 盛东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7445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建设项目:YW(2023-2024)-01-04。
灸法的补泻作用由灸法类型、操作方法及腧穴特性等因素共同决定。依据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变化,可将其分为癌毒初结期、正虚毒蕴期、阳虚寒滞期三期。癌毒初结期脏腑失调,湿热瘀毒蕴积,艾灸治疗以泻为主、兼顾扶正,可采用...
关键词:前列腺癌 灸法 补泻 麦粒灸 癌毒 分期辨治 
中壮医灸法补泻异同及壮医药线点灸补泻探略被引量:1
《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9期1808-1810,共3页林丽珍 张云 蓝毓营 陈震 吴姣漫 覃骊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3903);广西重点研发项目(桂科AB17195017);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2V002)。
中医灸法与壮医灸法都属于中医学的外治灸法,都是通过点燃灸物,刺激机体相应部位,以达到祛除邪气、扶助正气效果,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两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与诊疗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与壮医均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医...
关键词:中医灸法 壮医灸法 壮医药线点灸 艾灸 补泻 轻重手法 取穴原则 疾病认识 
浅析灸法补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运用被引量:5
《湖北中医杂志》2023年第8期53-56,共4页张文超 黄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工程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84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项目(项目编号:GZY-KJS-2020-078);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暨湖北名医工作室项目(项目编号:鄂卫通[2019]47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2CFD024);湖北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类专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05031912)。
《说文解字》载:“灸,灼也,从火。”灸法是以燃烧的艾绒刺激腧穴来防治疾病的疗法,属温热疗法,多用于治疗寒证和虚证,这使得部分医家认为灸法仅有补益的作用,没有疏泻之功。“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虚则补,实则泻,其实灸法与针刺一样,都...
关键词:灸法 补泻 灸法泻邪 热症施灸 临床思维 
“补泻兼施”铺棉灸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90-94,共5页宣敬雯 李雪梅 任奎羽 宋凯 牟小文 卢科延 周昱成 张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384);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杨介宾针灸经典传承中心。
铺棉灸是由古代蛛网多层灸逐渐发展而来的外治方法,与传统艾灸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可靠的疗效。笔者根据临床跟诊和文献学习,系统整理并总结了铺棉灸规范操作流程及施术要点,并根据带状疱疹及带状...
关键词:铺棉灸 标准操作流程 灸法补泻 补泻兼施 皮肤病 病机 
灸法补泻的机理及应用被引量:2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年第22期37-40,共4页孟维媛 王瑞琦 
三亚学院2021年度中青年教师专项培养科学研究类项目,编号:USYQNZX21-20;三亚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编号:SYJJYQ202121。
总结古代文献中灸法补泻机理及相关补泻操作,并检索现代灸法文献,提炼现代各家灸法理论及治疗操作,发现凡是以速燃、疾移、强刺激、逆向、开门户以发散者为泻法,反之以温和、缓慢、轻盈、顺向、合门户以护正气者为补法。虽然现代中医对...
关键词:灸法 补泻 古代文献 现代研究 
灸法补泻理论的热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1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638-639,共2页谢琦琦 万红棉 
济南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项目
介绍了文献中灸法补泻的具体方法,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灸法补泻的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艾灸补法是使艾绒阴燃,使其热传递速率大于燃烧区的空气流动速率,从而对机体进行一个热量的输入;泻法则是尽量使艾绒产生快速的燃烧,加速燃烧区空气的流...
关键词:热效应 快速燃烧 热传递 灸法补泻 
影响灸法治疗效果的因素浅析被引量:8
《中医学报》2015年第9期1373-1376,共4页贺成功 龙红慧 蔡圣朝 费爱华 徐天馥 朱才丰 秦晓凤 王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病重点专病专科{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2号};蔡圣朝名医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灸法的作用因素包括以艾叶或艾叶为主的复方组成的灸材姜、蒜、附子等隔衬物的药力作用;灸材燃烧的热力,灸法操作的补泻作用;所选腧穴治疗部位的特殊治疗作用;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影响因素;灸法感传发生与热力是否持久、均衡有关,这也...
关键词:灸法 灸法分类 灸法补泻 灸法感传 时间灸法 
灸法补泻探析被引量:6
《河南中医》2014年第11期2252-2254,共3页李连洁 
灸法的补泻作用客观存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辨证施治后的先决条件下,产生补或泻效果的关键在于徐疾,而且受机体状态、灸传感应、取穴配方及外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艾灸 补法 邪法 平补平泻法 
灸法补泻刍议被引量:3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6期938-939,共2页王娅玲 关新军 
灸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时期。"灸",《说文解字》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兽皮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原料。《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备要》曰"...
关键词:灸法 补泻 温补 灸法泻邪 热证施灸 
灸法补泻之探讨被引量:15
《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第4期3-5,共3页常小荣 严洁 易受乡 岳增辉 林亚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项目编号:2009CB522904;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项目编号:08A04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7JJ6050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本文从灸法补泻的操作方法、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灸法补泻作一初步探讨。其目的是通过对灸法补泻的了解,进一步提高灸法补泻的临床应用率。
关键词:灸法 补泻 临床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