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

作品数:2794被引量:90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木斋张幼良胡大雷傅璇琮檀革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诗词学会吉林大学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怀四方志 不争分寸功——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九》赏析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5年第8期19-19,共1页蔡晓鸿 
唐玄宗即位后,为了满足自己开拓边疆的欲望,不断发动战争,百姓深受其苦。对此,杜甫持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一起品读《前出塞九首·其九》,通过诗中主人公的倾诉和心声,感受诗人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关键词:诗人杜甫 九首 出塞 四方志 唐玄宗 
世道苍茫,何人不是自弹自唱(九首)
《山花》2025年第3期122-124,共3页黄鹏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的固化探析
《最小说》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姚思明 
《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收录了众多思妇题材的诗作。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细腻地刻画了思妇这一独特形象。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思妇普遍呈现出“忠贞痴情”“痛苦孤独”“多疑忧老”的特点,形象...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思妇 文学形象 固化 
论何景明《拟古诗十八首》的复古与新变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李牧 
《拟古诗十八首》就文体特征而言,在体制、语体、体式、体性上均效法古诗,并有一定创新;就情感表达而言,既承续了古诗中已成范式的情感,又结合作者自身归乡避难、遭遇罢官的经历,抒发一己怀抱,情真意切。《拟古诗十八首》实践了文学复...
关键词:何景明 《拟古诗十八首》 《古诗十九首》 汉魏古诗范式 复古 
汉末士人心态与《古诗十九首》的双向诠释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郭静静 
文学的产生和变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但却不是直接的关系;社会的诸种变化是要通过士人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反映到文学上,所以考察文学的产生与变化,创作主体士人至关重要。东汉末年,士人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背景下...
关键词:汉末士人 心态变化 《古诗十九首》 
浅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情结”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洪艺铭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一系列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五言诗作品,在中国古诗词领域影响深远。这十九首诗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成的,作者多以游子的视角来抒发感情。诗中的游子们以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他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游子情结 乡愁 闺怨情感 
《古诗十九首》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研究
《海外英语》2024年第23期21-23,46,共4页郭航乐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它的翻译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和诗歌情感的传达,是中外译者公认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古诗十九首》为例,通过对各类文化意象的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着重探讨文化意象的几种英译策略,以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中国...
关键词:诗歌翻译 文化意象 意象再现 翻译策略 
代码、阐释与感知再现——以汉墓车马图与《古诗十九首》为例试论图文叙事中的差异
《书画世界》2024年第12期16-20,共5页冯琦 
面对同一个经验事物,人们既可以在图像叙事中“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文字“讲述”出来,符号叙事学视角下不同媒介符号的叙事形式各不相同,却在意义组织上融通不悖又各具特色。汉代士阶层宦游出行事件在东汉五言诗的文学文本和同时代墓...
关键词:符号叙事 图像叙事 图文叙事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古诗十九首》的误译评析
《海外英语》2024年第22期15-17,共3页郭航乐 
通过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分析《古诗十九首》韦利英译本中出现的误译现象,深度剖析误译出现的根本原因,从而对中国诗歌翻译如何避免误译提出相关建议,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译,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误译 英译本 诗歌翻译 
二陆的取法观念及其实践
《铜仁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蔡伊玮 
以往文论家对陆机、陆云兄弟的诗歌多批评之语,他们并不看好取法痕迹较重的作品。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陆机与陆云的创作观念及其实践均体现出他们有意取法《诗经》《古诗十九首》等文本。陆机《文赋》《遂志赋》及其序言、陆云《九...
关键词:陆机 陆云 取法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