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权利

作品数:18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维智吴蜀红董书萍彭剑鸣张志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五邑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中国公证》《经济技术协作信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子商务平台作出的“仅退款”调处结果的审查路径
《人民司法》2024年第30期13-17,共5页张小玲 周嘉颖 
【裁判要旨】消费者以电子商务平台作出的“仅退款”调处结果为依据拒绝退货的,法院应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对平台内争议所行使纠纷裁决权的“私权力”性质,对调处结果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进行审查。除非平台规则存在违法情形,或者在调处过程...
关键词:显失公平 程序权利 电子商务平台 司法救济 私权力 裁判要旨 举证权利 裁决权 
第三人举证对被诉行政行为之影响被引量:1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00-102,共3页刘曰明 陈黎 
行政诉讼第三人在诉讼中如何行使自己的举证权利,以及所举证据对被诉行政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立法上尚存在诸多空缺,导致法官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执法乱象,不利于行政审判的规范和统一。针对上述立法缺...
关键词:行政诉讼第三人 举证权利 行政行为 立法缺陷 审判实践 行政审判 问题提出 举证责任 
咨询台
《光彩》2008年第2期53-53,共1页
举证期限外提供的证据有效吗问:我公司与某公司之间因存在货款延误的纠纷,将对方诉至法院。法院给我们指定了30天的举证期限,但对方在30天期限过后,向法院举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最后法院依此证据作出了有利于对方的判决。法院接收...
关键词:经营者 高级管理人员 法院 经济适用房 不正当竞争 举证权利 当事人 被监护人 开发商 规定 
举证期限制度对法律弱势群体的权利影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第11期61-61,共1页王晓灵 肖德云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准主张谁举证”是。项基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负有举证的责任,否...
关键词:举证期限 弱势群体 期限制度 举证权利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律 诉讼主张 当事人 证据材料 人民法院 
试论当事人诉权对民事审判权的制约——以当事人举证权利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130-131,共2页吴蜀红 
当事人诉权和民事审判权的性质与地位,可以明确当事人诉权和民事审判权的关系,进而阐明当事人诉权对民事审判权制约的必要性以及司法改革实践中对两者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路径。
关键词:诉权 民事审判权 民事诉讼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74-75,共2页张志英 云剑 
举证责任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后果责任。行政诉讼中后果责任的分配由原、被告分担。被告就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原告已超诉讼时效承担举证责任。但原告也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比如其首先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否则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关键词:举证责任 中国 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 举证权利 
中立与合意——两大法系鉴定证据制度的融合被引量:12
《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181-186,共6页黄维智 
鉴定证据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 ,是证明方法理性和文明的标志。两大法系的鉴定证据制度围绕公正和效率的主题互相借鉴和学习过程中 ,表现出鉴定启动从“随意”到“令状”、主体选择的“合意”先于“指定”、主体地位从“依...
关键词:鉴定证据制度 专家证言 举证权利 诉讼当事人 英美法系 诉讼制度 大陆法系 
浅议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
《特区法坛》2003年第78期24-24,共1页吴同现 
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应该在法定期间或法官指定的期间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若因客观因素确实不能提供证据的,应在该期间内提供证据线索,逾期不提供将丧失要求法院接收该证据并进行质证...
关键词:民事诉讼 举证时限制度 证据意识 司法审判工作 司法资源 诉讼效率原则 举证权利 
执行能力的举证权利与义务被引量:1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103-107,共5页董书萍 王志强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缺陷。在制度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执行能力证明的规定不尽完善,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执行能力的证明不是实务界所主张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而是举证权利...
关键词:执行能力 举证权利 民事案件 《民事诉讼法》 中国 举证义务 证据制度 
论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16-117,共2页马凤敏 
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特别是举证权利,体现出审判的公正性。诉讼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攻击和防御,并且每一次都应给对方留出相对合理的时间,以使对方有时间能够组词反驳与再防御。诉...
关键词: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诉讼法 举证权利 诉讼权利 防御 民事诉讼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