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机制

作品数:25被引量:17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韩景泉王宇波李永张邱林邢福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语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学遗产》《现代外语》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离合词扩展式“V-Adv/Adj-O”的句法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22期16-18,共3页刘雨 
离合词作为一类同时涉及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的特殊词类,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离合词问题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词的原子性”或“词汇完整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因此,离合词的研究重点在于解决离其构成成分什么情况下可以...
关键词:离合词 语段理论 特征核查 句法机制 
流水句形成的顺序象似性句法机制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翁义明 肖清敏 
国家语委重大项目(ZDA145-2);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一般项目(CSY22040);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YJS23011)。
文章基于语言顺序象似性的基本原则,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通过实例语料的分析,发现汉语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语在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的情形下,可自由不加标记地转换成并列小句,从修饰语位置提升为与主句并列的述谓结构,这是汉语流水...
关键词:流水句 顺序象似性 句法成分 述谓功能 
汉语非典型疑问构式“V什么”的句法机制与语体属性被引量:1
《现代语文》2022年第6期58-64,共7页章昱帆 
普通话中表抱怨、反诘的非典型疑问构式“V什么V”“V什么”,在不同语体层面上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非典型疑问构式“V什么”可以根据动词的音节,划分为两种语体类型:单音节为典型的口语体,双音节则为非典型的正式体。在偏正式的语体中...
关键词:“V什么” 非典型疑问句 语体语法 动词移位 拷贝删除 
唐代前期七言近体的韵律规则与句法机制分析——兼及杜诗“沉郁顿挫”的生成被引量:4
《文学遗产》2018年第4期48-61,共14页刘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2&ZD15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初盛唐的儒学与文学"(项目编号16XZW003)阶段性成果;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语演化与中古文学研究"(项目编号LZU2017ZW003)
唐代前期在近体声律规则建设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上四下三基本节奏的尊重、病忌理论的推进以及调声术的构建上。后世流行的律诗格律说对声律建设的层累性及"声"作为声韵调之综合表现的特性关注不足。平仄二元的固化以及正体标准的模式...
关键词:韵律规则 句法机制 沉郁顿挫 
双音词“似乎”产生的过程和动因被引量: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77-80,共4页毛婉蕾 
双音词"似乎"是由动词"似"与介词"乎"跨层凝合而成。"似乎"在先秦时期是两个词的线性邻接,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构有所松动,宋代成词,明清时期的"似乎"的虚词用法渐臻成熟。"似乎"的产生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如句法变化、语义变换、"...
关键词:副词 “似乎” 句法机制 语义特征 
当代汉语偏正复合构词的韵律机制和句法机制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7-30,36,共5页叶南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建设项目(2016XWD-S0501)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汉语复合构词以双音节双语素为常态,其韵律为无向音步,既可构词也可构语,因此词法和句法具有一致性。当代汉语复合构词以三音节三语素为常态,首先,语素的句法组合产生了重度的偏移,构词以偏正式为主;其次,词的韵律机制与句法机制在...
关键词:当代汉语 偏正复合构词 韵律机制 句法机制 
转折复句的定景机制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6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68-77,共10页张健军 
转折复句的定景机制包括句法机制和语篇机制,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支配了转折复句的定景过程:把转折前句降级成背景,同时将转折后句提升为前景。在这一运作过程中,句法机制表现为采用非完整体等低范畴句法形式和某些特殊构式对...
关键词:转折复句 定景机制 前景 背景 句法机制 语篇机制 及物性 
汉语话语标记“我看”的语法化研究
《青春岁月》2013年第13期146-147,145,共3页郭栋 
主谓短语"我看"经历了一个"观察义>认知义>话语标记"的语义虚化过程,最终语法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在"我看"语法化的过程中,句法机制和主观化机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分析理顺了"我看"语义虚化的过程,运用重新分析的方法,对话语...
关键词:我看 话语标记 句法机制 主观化机制 重新分析 
先秦汉语的“是”字主语句
《云梦学刊》2013年第1期129-134,共6页杨宇枫 
先秦汉语"是"字主语句中有一类较特殊的次类——"NP,是+P",其中的指代词"是"在语义上回指其前的名词性成份NP,这是汉语判断句系词"是"产生的重要句法环境。不过,该句式在先秦汉语中并不多见:通过对六部先秦典籍的考察,只有13例"NP,是+P...
关键词:回指 “是”字主语句 系词 语义机制 句法机制 
“渐”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机制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99-103,108,共6页张静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副词意义。"渐渐"为"渐"之衍生和...
关键词: 语法化历程 句法机制 字形替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