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

作品数:224被引量:23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金奎郑榕刘永华彭勇朱美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越省协运:清代徐州卫坐落湖北军户研究
《清史研究》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徐宝成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代漕运对区域社会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14ZS012)阶段性成果。
徐州卫坐落湖北省的运粮军丁,是由明代藩王护卫军演变而来。入清以后,坐落湖北省的徐州卫军丁继续承担运粮任务。雍正四年,徐州卫分为河南前后两帮,主要负责协济河南省漕粮输运任务,继而形成“三省拱一卫”的格局。乾隆年间,清廷重定卫...
关键词:清代 徐州卫 湖北省 卫所军丁 协济 
把长城的故事留下来唱出去
《方圆》2024年第23期18-21,共4页黄莎 郭琦 
柏峪村坐落在长城脚下,规模不大,但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塞,明代成为军事重镇,是典型的“军户村”。这里的村民大多是明代驻守长城军户的后代,当年驻军的将士们从各地前来驻扎,后来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也就有了柏峪村。
关键词:军事重镇 军户 娶妻生子 长城 柏峪 交通要塞 明代 
班军的轮役机制与家族发展——以衡山罗氏家藏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民族研究》2024年第6期110-122,M0005,共14页张爱萍 
班军制度是明代在西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治理策略。通过民间家谱文献中的替军合约,可以对西南边班制度的实际运作及其影响作更为细致的分析。衡州卫罗氏承充广西、武冈班军,为保障军役的顺利执行与更代,发展出四大房十年一轮接替军伍、管...
关键词:卫所 班军 屯田 军户家族 
明代漳州卫名将忻州侯氏望族考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刘涛 
山西太原府忻州侯氏宗族因笔误而长期被认为来自沂州。其于明初编入军户,经靖难之役起家,宣德间调福建漳州卫,世袭指挥同知,曾升任指挥使。其先后生擒通番海寇康启道,参与王守仁漳南平乱,追随戚继光抗倭,驰援毛文龙抗击后金,战功卓著。...
关键词:侯得 侯汴 侯熙 家风 军户望族 忻州 明代 
明朝卫所的军户们,最后都去哪了
《各界》2024年第11期61-63,共3页郭歆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底气说出这种豪言壮语,而他的底气源自他所开创的卫所制度。在他看来,卫所中的百万军户是大明王朝的护国神山。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276年后...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王朝 万万没想到 开国皇帝 军户 卫所 朱由检 崇祯帝 
明代的军事动员:个人与国家的相处之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宋怡明 海鹏(译) 
明朝士兵的政治行为是他们与明朝的军户制度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同时又深刻影响了士兵的更广义的社会关系。虽然军户制度的最初设计是让军户家庭下一代中的长男子承父业,达到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兵员的效果,但现实是各个家庭都有不尽相...
关键词:军事动员 明代 军户 卫所 
明长城城砖工役军户逃亡问题研究——以蓟镇为样本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王雨恒 谢祺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是明长城大规模城砖改造的时期,尤以蓟镇工程浩大。军户在这一工役的多个方面都承担了重要角色。由于繁重的工役负担与剥削,军户的逃亡情况日益严重。他们或是通过逃回原籍、投身官府与权贵差役逃避压榨,或是为盗...
关键词:明长城 城砖 军户 逃亡 
“合同型”宗族与契约精神——基于明代军户的视角
《经济科学》2024年第3期220-240,共21页王丹利 陈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家治理与长期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构建及计量分析”(项目号7193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权益分配的性别差异对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号:72103131);复旦大学“卓越2025”及理论经济学高峰计划“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的长期演变:趋势及决定因素”的资助。
在历史及文化传统中探索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内生化过程不光是经济史学者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相关文献依然数量有限且结论不一致,大都以描述和思辨为主,缺乏基于系统数据的...
关键词:明代军户 “合同型”宗族 契约精神 
晚明颍州的军籍士绅与地方社会——兼论卫所的“民化”
《安徽史学》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郑宁 
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21CGA53)的阶段性成果。
在晚明颍州士绅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构成士绅核心的科举精英主要来自颍州卫军户,地方豪族也以军户家族为主。军籍士子的科举成就得益于卫所体制的支持,获得功名的军籍士绅与世袭武官紧密联系,维护卫所与军户的利益,形成了有利于军户的正...
关键词:颍州 士绅 卫所 军户 
军户家族的历史书写、身份变迁与地方志的文本形塑——以明清洮州宋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李勇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甘宁青地区碑谱整理与研究”(23BZS074);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洮州家谱整理与研究”(2022YB016)。
军户是明代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军户家族,明初,宋氏先祖通过建立军功从旗军进入到世袭武官行列,至成化十九年(1483)擢升洮州卫指挥佥事而成为当地的顶级军户家族,并以嫡子继承制承袭世职直至明末。被...
关键词:军户 洮州 《宋氏家簿》 家族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