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作品数:1251被引量:9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能灿朱佳敏胡以存杨明生赵逵夫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益阳市国土资源局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京剧《空城计》唱词赏析
《上海戏剧》2008年第8期32-33,共2页唐墨 
[西皮摇板]小马谡失街亭令人可恨,这时候倒教我难以调停。问老军因何故纷纷议论?国家事用不着尔等劳心。这西城本是咽喉路径,我城内早埋伏有十万神兵。叫老军扫街道把宽心拿稳,[散板]退司马保空城全仗此琴。
关键词:《空城计》 词赏析 京剧 龙岗 失街亭 
调寄柳梢青
《上海戏剧》2008年第2期3-3,共1页宇锦(词) 韩伍(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叙蜀汉伐魏,蜀将马谡刚愎自用失守街亭,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可遣,乃吩咐大开城门,在城楼抚琴以为疑兵。司马懿中计,反而退却。诸葛亮斩马谡以正军纪。京剧《空城计》为谭鑫培及谭派老生代表...
关键词:《空城计》 《失街亭》 《三国演义》 司马懿 诸葛亮 罗贯中 马谡 谭鑫培 
从《空城计》“三报”说起
《上海戏剧》2003年第4期44-44,共1页赵纪鑫 
熟悉京剧的观众一提起《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出戏,并不陌生。不少戏迷观众还能哼哼或唱一两段,诸葛亮那脍炙人口的(西皮慢三眼)“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和(两皮二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可是对《空城计》丑角那“三报”,...
关键词:《空城计》 京剧 丑角 “报子” 台词 人物形象 
《空城计》DE魅力
《上海戏剧》2001年第1期47-47,共1页姚育德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戏曲舞台,涌现出不少描写诸葛亮的优秀剧目。它们为丰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程作出了不朽贡献。《空城计》即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其自今未减的表演,在展示自身价值的同时,生动体现了京剧艺术博大...
关键词:魅力 诸葛亮 表演体系 帅才 西皮 国戏曲 弘扬民族精神 人文底蕴 司马 京剧艺术 
奇才的夭折——旧上海剧坛杂记(三)
《上海戏剧》1991年第4期36-37,共2页秦瘦鸥 
我从来反对“穷通寿夭皆由命”这种迷信愚蠢的说法。可是我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和各种动植物,固为都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不但不可能不受到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阴晴冷暖、水旱风沙的影响,而且还免不了要在彼此之间发生一些不同程...
关键词:天地之间 旧上海 丹桂第一台 《空城计》 《四郎探母》 白玉昆 金少山 谭派 捉放曹 使人 
戏台下的杂想
《上海戏剧》1991年第1期38-39,共2页赵丽宏 
一小时候,坐在戏台下,总觉得那两片合着的大幕是神秘的。它们默默地在人们的面前垂落着,就象两扇奇妙的大门,门一打开,便能看到许多新鲜的风景,还会有许多有趣的人物走出来。它们也象一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巨人抿紧嘴唇,他只需张开嘴,...
关键词:宋长荣 片合 大幕 失空斩 静娴 三岔口 柜中缘 占花魁 悦耳动听 《空城计》 
六十年代的复旦京剧团
《上海戏剧》1990年第1期28-28,共1页魏永征 
《大江京剧票友之家》主持人胡申生兄持刚出版的第5期《上海戏剧》来看我,我顿时对这个属有群众气息的专栏发生了兴趣。我当然算不得什么票友,但由于家庭环境的关系,早在五十年代已故赵景深教授创办昆曲研习社之初,我就成为该社的“红...
关键词:京剧团 京剧票友 复旦大学新闻系 申生 五十年代 赵景深 探皇陵 《空城计》 大保国 计镇华 
立交桥
《上海戏剧》1989年第4期48-48,共1页
《上海戏剧》编辑部编辑: 您们好! 我是个青年戏曲爱好者,对越剧,沪剧尤为偏爱,自1987年订阅《上海戏剧》杂志以来给我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使我懂得了不少戏曲方面的知识,《上海戏剧》杂志内容比较丰富,知识面也比较广泛,节目...
关键词:编辑部编辑 杂志内容 上海戏剧 关肃霜 艺术鉴赏 《空城计》 现代题材 夜深沉 拒台 国良 
古典戏曲的魅力在哪里失落——戏曲改革的困境
《上海戏剧》1987年第3期32-,共1页柴俊为 
鼎鼎大名的《空城计》、《玉堂春》不上座,有人把它归咎于“老三出”。然而,久遭禁锢的《斩经堂》露演后,也有人发牢骚:“这种老戏不开放时,这也好,那也好,拿来一看也不过如此.”这就怪了.是《斩经堂》“鱼目混珠”缺乏艺术价值吗?京剧...
关键词:斩经堂 《空城计》 戏曲改革 周信芳 古典戏曲 艺术价值 上海京剧院 南派 《玉堂春》 洪寿 
“听戏”随想被引量:2
《上海戏剧》1984年第5期46-47,共2页陈诏 
1听老年人说,解放前的北京旧式戏院里,有一批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老听众”。这种人不是来看戏的,而是来听戏的。他们对演员的扮相、表情、服装、道具、以及布景、舞美等;好象全不在乎。来到戏院一坐,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按板眼,打节拍...
关键词:钟子期 《空城计》 脑后音 人物形象 身材高大 余叔岩 麒派 马派 高音区 谭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