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数:57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沙妮娜安学斌陈欣张蕾王珊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武汉音乐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集邮》《现代工商》《美文(上半月)》《收藏》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作为非遗的昆曲(笔谈)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朱栋霖 朱恒夫 周锡山 刘志宏 丁盛 冯亚兵 朱光磊 李伟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首批第一名),开启了昆曲在21世纪的传承发展之路。23年后的今天,作为非遗的昆曲,其传承与保护仍面临着新的难题与挑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关键词: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自信 传承与保护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文化思想 
藏戏 列入年份:2009年
《学习月刊》2023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藏戏,包括白面具藏戏和蓝面具藏戏,会因传承地域的不同而在表演风格上有所区别。藏戏艺术在西藏已有近千年的传承历史,不仅记录了西藏文化发展的印迹,同时在西藏乡间传承至今,是西藏乡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类,是西藏民间文化最为典...
关键词:藏戏 乡土文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民间文化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风格 传承历史 
知太古音
《读书》2023年第11期143-146,共4页马晟楠 
不经意间,古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有二十年,它从不为多数人知晓的小众艺术,变成拥有考级体系的大众乐器,国人对古琴的认知确实深入了不知凡几。不过,现在人们所乐道的,多是古琴的艺术趣味或由它营造的...
关键词:艺术趣味 古琴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众艺术 乐器 保护名录 
桐书 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民族画报》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黄适远 
抢救维吾尔木卡姆第一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人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项被誉为“中华瑰宝、丝路明珠”的民间艺术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一切,都和万...
关键词: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木卡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 万桐书 深沉 
道情传播
《美文(上半月)》2022年第1期123-123,共1页张华 
因为多数人不了解何为道情,所以,要想让更多人了解,就需要很好地传播。事实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传承,没有传承,导致失传,当然也就谈不上传播。比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皮影道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进入联合国《...
关键词:道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甘肃省庆阳市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 传承 传播 
新时代藏戏之花更鲜艳——大型传统藏戏《意卓拉姆》精排记
《文化月刊》2021年第4期62-63,共2页李加东周 
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个戏曲剧种的戏剧大国,如此庞大的戏剧剧种充分展现了五千年文明的厚度和深度。在这300多个剧种中,昆曲、粤剧、藏戏、京剧四大剧种,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作为...
关键词:少数民族剧种 戏曲剧种 藏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 昆曲 非遗名录 
戏之传世经典
《西藏旅游》2021年第3期76-77,共2页大刀367(图) 
西藏传统音乐相关研究,其实早在吐蕃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五大明、五小明”作为学科体系相继流传于藏族地区,“堆卡尔”作为“五小明”之一在藏文中解释为“歌舞、戏剧、歌唱演奏和舞蹈”。其中以歌舞演绎故事,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
关键词:吐蕃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世经典 学科体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 舞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琴
《收藏》2020年第9期130-139,共10页吕埴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中国第二个"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海内外兴起了一股古琴热,人们开始认识到古琴对于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古琴有着非常悠久的演...
关键词:古琴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变历史 古琴热 海内外 
世界级非遗中的音乐——藏戏
《琴童》2020年第8期55-58,共4页姚斓 
提起西藏,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里湛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纯洁而神圣令人心驰神往,被人们称为"人生必去一次的圣地"。西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别样的生活习俗与宗教文化也让藏地的艺术别...
关键词:藏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辽阔的草原 民族风情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习俗 西藏地区 少数民族 
活用蚕茧资源,传承蚕桑文化--"以茧激趣"美术创意教学初探
《中国美术教育》2019年第5期31-34,共4页尹白玲 
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在中华文明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先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产,作为蚕桑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地,浙江、江苏、四川三省的文化部门联合行动,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内容,由...
关键词:蚕桑文化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意教学 中华文明史 资源 蚕茧 活用 美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