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方言

作品数:75被引量:11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丁崇明荣晶张华文蔡希睿韩芸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昆明方言里的“通泰”
《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第3期112-112,共1页郭晔旻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在云南中部地区,昆明方言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众印象里,昆明话并不难懂,与四川、贵州等地的其他西南官话有一致性。当然,昆明话也有自己的特色。从语音上说,昆明话缺少一套“撮口呼”(音韵学上的四呼之一),所以“居...
关键词:昆明话 西南官话 昆明方言 撮口呼 云南中部 音韵学 一致性 有意思 
昆明方言童谣的特点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22期236-238,共3页钱立 
在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缺失了对乡土文化的记忆,民间文化在此背景下,正在慢慢流失。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是人们关于民间文化和传统的叙述和认知,对昆明方言童谣的研究,重拾起对乡土文化的记忆。本文...
关键词:童谣 昆明方言 特点 
昆明方言语气词“嘎”承载疑问信息的声学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2年第11期2647-2655,共9页金瑞 
本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昆明方言中“嘎”字疑问句和非“嘎”疑问句的基频表现,实验表明语气词“嘎”只是负载了部分疑问语气意义,另一部分语气意义是由语调负载的。此外,还考察了语气词“嘎”在陈述句中和在疑问句中的基频值,发现...
关键词:昆明方言 语气词“嘎” 疑问信息 声学实验 
昆明方言负面评价话语标记“(NP)硬是”研究被引量:3
《龙岩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40-46,共7页王燕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研究”(YB2020087)。
“(NP)硬是”是昆明方言口语常见的结构,与“真是呢”“真呢是”“真个是”类似,常用于表达说话者对NP的抱怨、批评和指责。“(NP)硬是”分布灵活,结构凝固,是典型的方言话语标记。其意义经历了“坚决或执拗义>反预期义>高程度义>负面...
关键词:昆明方言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 “(NP)硬是” 语义 语法化 
“羊甫”改“洋浦”欠妥
《中国地名》2021年第10期15-16,共2页马克春 
一、“羊甫”地名的由来羊甫作为村名,指的是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的羊甫村。“羊甫”在昆明方言读作“yangpu”,分为大小羊有两个村子,也泛指驻在羊甫村附近的单位所含的地域。羊甫村村名原本叫做“羊甫头yangputou”.而“羊...
关键词:昆明市官渡区 昆明方言 坡头 
昆明方言“X+场”构式生成机制研究
《保山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64-67,共4页邓溥文 
昆明方言中的特殊助词“场[ts^(h)ã^(31)]”在同动词、形容词的组合中形成“X+场”构式,其构式义主要是表达某件事物或行动有价值、有意义;这一构式的生成机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用+场”→“V+场”→“X+场”;“X+场”的特殊构式义...
关键词:语义遗存 语法化 构式语义 
从词语模角度看昆明方言中模式词语“A眉A眼”的组建机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66-69,共4页曾晓舸 代轲帆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昆明方言中的“A眉A眼”,认为它是一种混合出来的词语模。分别探讨模标“…眉…眼”和模槽“A”的组配特征,特殊的模槽“日”以及“A眉A眼”的语音和适用语境。
关键词:昆明方言 A眉A眼 词语模  
昆明方言中“A眉B眼”构式的共时比较与源流
《龙岩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36-45,共10页曾晓舸 代轲帆 
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较其他方言更具能产性,只用于表示消极的情感色彩。此构式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表示中性色彩,宋元以后又产生消极用法。如今,由于受到“A”词义的影响,昆明方言中的“A眉B眼”构式词只剩下消极情感色彩的...
关键词:昆明方言 “A眉B眼” 构式 变项 官话区 
普通话齐齿呼韵母和昆明方言的比较
《视界观》2021年第3期0161-0161,共1页文健 
昆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与普通话有不少共通之处。对比二者的异同,有利于昆明地区普通话的教学与推广。本文对普通话齐齿呼韵母和昆明方言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普通话 昆明方言 韵母 齐齿呼 
中国传统二元思想与汉语对称型修辞文本的构建——以昆明方言为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年第11期87-90,共4页韩芸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叙事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17BWW013)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阳阳理论将世界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阴阳二元,二元之间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对立统一。这种对于二元与二元之间联系的探索逐渐积淀和内化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就是对语言在形式上的对称平衡布局和在内容上...
关键词:阴阳二元 汉语修辞 平衡对称 昆明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