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腔

作品数:350被引量:29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瑞庆徐宏图俞为民周秦吴新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昆山市文化馆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剧影月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昆曲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剧影月报》2024年第4期81-82,共2页束良 
昆曲发源于昆山,由昆山腔发展而来。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昆山腔的雏形,经过南宋、元明两代的发展,形成了曲牌丰富、音韵和谐的曲牌体戏曲形式。到了明代,以弋阳腔和昆腔为基础,吸收当地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逐步形成...
关键词:戏曲形式 民间音乐 戏曲元素 曲牌体 昆山腔 昆曲 弋阳腔 委婉细腻 
昆曲在宜兴的流传考证
《剧影月报》2022年第4期34-35,共2页殷麟扬 
明代是昆曲盛行的黄金时代,昆山与宜兴隔太湖相望,重文教科第的宜兴子弟也会受其影响。在明代“曲圣”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而为水磨调之初,即有宜兴籍人士在本地传唱昆曲,见于明代戏曲评论家潘之恒所著《鸾啸小品》,这是目前尚能找到宜兴...
关键词:戏曲评论家 魏良辅 昆曲 潘之恒 钮少雅 昆山腔 宜兴 水磨调 
论昆曲在江苏的传播与保护传承被引量:1
《剧影月报》2021年第2期97-98,共2页陆德洛 
一、昆曲的改良与传播(一)昆曲的改良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里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之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元末明初,蒙元贵族的封建统治崩溃,元杂剧也相应...
关键词:宋元戏曲考 昆山腔 元杂剧 骈语 元末明初 南戏 弋阳腔 海盐腔 
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剧影月报》2016年第6期58-59,共2页徐超 
昆曲原为昆山腔,后来被称为昆曲或昆剧。早在元朝末年,宋元南戏流传到江南苏州的昆山地区,很快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新腔,便是昆山腔。昆山腔的创始人为元末明初戏曲家顾坚。明代中叶,通过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昆山腔...
关键词:昆曲 传承 戏曲音乐家 昆山腔 昆山地区 民间音乐 元末明初 明代中叶 
以咬字与行腔为例浅谈昆曲中的吴语特色被引量:1
《剧影月报》2012年第4期69-69,共1页裘彩萍 
昆曲又称昆山腔(水磨腔),发源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清时期曾风靡全国,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但是它生在南方,长在南方,主要是从"吴中地区"发展而来的,所以,它是一种具有南方特色的戏曲艺术。昆曲经历的几百年里,昆界在咬字吐音方面,
关键词:昆曲 咬字 吴语 行腔 明清时期 吴中地区 戏曲艺术 昆山腔 
简论戏曲中的板式变化体
《剧影月报》2002年第6期7-7,共1页薛雷 
从历史上看,由于明代各种戏曲腔调的流传和发展,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影响和衍变,于是许多戏曲腔调的不断兴起,其影响也与日俱增。在清乾隆年间,官办戏曲演出就有了所谓“雅部”与“花部”之分。“雅部”主要指昆山腔,“花部”所指京...
关键词:腔调 戏曲演出 二黄 皮黄腔 秦腔 昆山腔 板式 乾隆年间 简论 弋阳腔 
浅议昆剧艺术的发展
《剧影月报》2001年第5期10-11,共2页郑懿 
昆剧发源于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远在隋唐时期,昆山一带的民间文艺就很发达。元人杨惠在《昆山郡志》中说:“里巷从伎乐送神,自山塘至邑前,幕次相属。红翠如画”。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提到昆山腔的源流时说:“隋唐正雅乐,诏...
关键词:昆剧 昆山腔 雅乐 浅议 发源 艺术 徐渭 水土 隋唐 江南 
昆曲"黑玫瑰"在哪里?
《剧影月报》2000年第5期48-49,共2页顾聆森 
关键词:昆曲艺术 艺术创新 昆山腔 艺术创作 江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