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

作品数:9518被引量:3590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德强董保华张冬梅陈特关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体育劳动争议视角下的体育仲裁受案范围
《西部法学评论》2024年第4期119-132,共14页钱菊平 
新修订的«体育法»将劳动争议排除出体育仲裁受案范围,引发实践中体育劳动争议的管辖困境,影响体育仲裁制度立法目的的实现.纪律处罚和注册、交流场景下的实际案例显示出体育劳动争议与普通劳动争议之别.争议主体资格认定的体育专业性、...
关键词:体育仲裁 体育法 劳动仲裁 体育劳动争议 仲裁范围 
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与司法程序的良性互动———基于“一裁终局”制度现状的思考
《楚天法治》2022年第24期75-77,共3页蔡惠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了一种有条件、有限制的终局裁决制度,其旨在高效、经济、便捷地解决劳资纠纷,将部分案件在仲裁阶段得到终结和执行,以期及时充分保护劳动者相关合法权益.然而其制度本身设计、劳动争议裁审衔接的方式...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一裁终局 裁审衔接 
劳动争议案件中同案不同判成因及解决路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S02期35-39,共5页马玲 
司法实践当中,案件主要事实相同或相似的案件会出现不同的裁判结果,这一现象被称为"同案不同判"。本文以劳动争议案件为视角,引用实际案例,厘定同案不同判的概念,研究产生同案不同判产生的原因,分析同案不同判的合理性以及弊端,在肯定...
关键词:劳动争议 同案不同判 成因 解决路径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司法审查程序存废之检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59-67,共9页冯成丰 
劳动争议仲裁属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话语体系下的法定仲裁,与以民间合意自治为基础的商事仲裁无制度生成上的关联性。研究认为: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是基于协议仲裁的一裁终局属性所生成的救济途径,不应适用于作为诉讼前置程序...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协议仲裁 不予执行 一裁终局 公法行为 
履行职务时给公司造成损失需要赔偿吗
《人民法治》2019年第22期62-63,共2页张瀛月 
案件回顾:史某在F公司从事财务助理一职,月工资税后4000元。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具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为己谋私利或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的,公司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不给予补偿。还约定若违反劳动合同给另外...
关键词: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劳动合同 重大过失 劳动争议案件 用人单位 
加班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救济的完善
《西部法学评论》2019年第4期124-132,共9页张清钦 谭金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评估及其法制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CFX064)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国《劳动法》中对工作时间的延长、加班工资等问题已作相应规范,但相关制度设计粗糙,难以适应劳动关系的特殊需要,加班乱象因而难以得到有效规制。以加班工资争议案件的民事判决书为案例分析样...
关键词:加班工资争议 案例分析 法律救济对策 
劳动争议中公司高管的理论定位与实证考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74-78,共5页江彬 
公司与高管的理论定位存在"雇佣说"和"劳动说"之争。其根源在于高管本身的边界并不明晰,判断雇佣与劳动关系的从属性标准也不确定。因此,在实务中,法院的判定不一,存在"董事会决议说"与"劳动合同说"、"解除劳动关系"与"不解除劳动关系"...
关键词:高管范畴 从属性标准 实证考察 
社会法治背景下的争议(纠纷)解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9-10,共2页田思路 
社会法研究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法律来调整和协调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含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本组论文从争议(纠纷)解决的视角出发,对群体劳动争议的分类治理,职业卫生保护的争议转型,欠薪逃匿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体育权利争议的调解制...
关键词:社会关系 纠纷 法治 劳动争议 法律援助 社会生活 分类治理 卫生保护 
欠薪逃匿劳动争议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D市2004至2016年之实证资料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27-34,共8页孔令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6YJA820008)
欠薪逃匿劳动争议的情况如何?学界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基于广东省D市2004至2016年的实证研究发现,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欠薪逃匿劳动争议2008年"井喷",欠薪入刑使得欠薪逃匿劳动争议2013年以来逐渐减少。欠薪垫付模式和欠薪保障基金模式均着...
关键词:欠薪逃匿 工资 劳动争议 实证研究 履行抗辩权 
“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认定——以“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为例被引量:3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11期52-53,共2页杨春建 
不同于传统的"用人单位+劳动者"的用工模式,"互联网+"平台创造了"用人单位+互联网平台+劳动者"的新型用工模式。新的用工模式带来新的问题,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成为司法实务中关键争议问题。本文以"网...
关键词:“互联网+” 劳动关系 认定 劳动权益 保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