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象

作品数:62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莉孙振玉张颖群朱志荣夏静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闻知识》《怀化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乐象的二重形态与关联——以《乐记·乐象篇》为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朱玉宛 
“乐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是感性与理性、认知与教化、哲学思考与人文情怀的融合统一。《乐记·乐象篇》中的“乐”生发于心、以“情”为源、以“仁”为本,形成了“音乐之象”与“仁德之象”的二重形态。沿着“和乐”这条主线生...
关键词:乐记 乐象 音乐之象 仁德之象 
论中国古代的乐象观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3期157-157,共1页朱志荣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中,音乐是主体由声而音、由音而乐,形成的乐曲整体。音乐家在外物的感动下以音表心,由音构象,听者则由耳入心,生成乐象。音乐通过象而呈现,由声音织成整体的乐象,并经常运用拟声的手法,以声音模拟万物的情状,模拟...
关键词:模拟现实 文采 情动于中 主体感 古代 
别开蹊径乐归于仁——孟子论“乐”的思维倾向
《临沂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王芸芸 
孟子虽未对音乐进行系统的理性述说,但他在表达音乐于政化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时,却异乎常俗,然别开生面,自有一种殊异的体系和效果。孟子论“乐”,关注的焦点是主体的内在观省,至于礼乐师法等外化因素,则非其所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
关键词:孟子 与民偕乐 以乐象德 乐归于仁 仁德 
论中国古代的乐象观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44-50,共7页朱志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审美意象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建构研究”(21GZD067)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中,音乐是主体由声而音、由音而乐,形成的乐曲整体。音乐家在外物的感动下以音表心,由音构象,听者则由耳入心,生成乐象。音乐通过象而呈现,由声音织成整体的乐象,并经常运用拟声的手法,以声音模拟万物的情状,模拟...
关键词:乐象 拟声 感物动情 和谐 象征 
吕温《乐出虚赋》中乐“象”问题的美学思考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31-35,共5页张高宁 
《乐出虚赋》是中唐文人吕温所撰的一篇乐赋,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中少有的从正面对音乐之"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的文章。吕温对于乐"象"的论述,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对于音乐本体、音乐本质、音乐起源的认识,并从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
关键词:吕温 《乐出虚赋》 音乐之“象” 象罔 
古典文学中的乐
《戏剧之家》2020年第34期72-73,共2页王英霞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对戏曲、乐人、乐种、乐象的描写。小说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活动的记录和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音乐文化是最能够跨越社会制度,跨越空间、时间和人类语言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源自人们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文学 乐象 历史资料 
试论《乐记》之“象”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19-24,共6页张绍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50)
“象”在《乐记》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气以成象”中的“象”是直观可感的审美形象(气象),“声者,乐之象也”中的“象”是乐的表现形态(声象),“乐者,所以象德也”中的“象”强调的是乐的伦理道德功能(乐象)。气象、声象、乐象等有关“...
关键词:《乐记》 气象 声象 乐象 
南京2019年新春乐象棋赛落幕
《棋艺(象棋)》2019年第4期66-66,共1页汪兴福 
由个人资助的南京2019年新春乐象棋赛,于2月10日在吉庆棋社举行。来自江苏、安徽和山西三省和多市县的72位棋手欢聚一堂。参赛棋手中,年龄最小的11岁,而最大的郑富田老人已有82岁高龄。当天,陈卫武先生担任裁判长与编排长,比赛采用瑞士...
关键词:南京 山西 江苏 棋社 棋手 新春 象棋赛 
音乐理论基础课与舞蹈专业教学被引量:1
《吉林教育》2018年第21期113-113,共1页王雪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蹈从产生之日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
关键词:音乐理论 舞蹈艺术 专业教学 基础课 伴奏 歌唱 乐象 乐器 
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的视觉人类学观想
《中国音乐学》2017年第2期84-93,共10页邓启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11&ZD185)阶段性成果
本文尝试的"以乐观礼",偏重于观人、观文及与此相关的人祖关系、人神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无象之相,观想的,其实是众生相。通过对摩梭人藏传佛教喇嘛和民间祭司"达巴"合作吟奏的创世古歌和祭礼音乐,分析摩梭人以音声导引亡魂和永生...
关键词:佛教 祭礼 乐象 视觉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