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本质

作品数:466被引量:60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海江易小明孟琦衣俊卿卜祥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基于权利话语的自由到基于“类本质”的自由--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次转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9-35,共7页刘婵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16ZDA101)。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根本问题,而自由与这一根本问题密切相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权利话语为自由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自由的钳制。《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逐渐走出启蒙传统,确立了从政治解...
关键词:马克思 权利 “类本质” 自由 
“类”的危机与社会关系的生成逻辑
《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2期44-53,共10页魏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年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理论研究”(项目号:22CZX004)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关系概念的确立被视为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超越费尔巴哈类哲学的标志。要想把握社会关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逻辑机制,需要在“类”的危机的大背景下重新考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内涵。费尔巴哈在其成名作《基督教的本质》...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对象性活动 类本质 青年黑格尔派 
论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契合与践行张力被引量:8
《学术界》2022年第6期53-62,共10页张淑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21AMZ002)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需要相继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在新形势下的再度彰显与主体性的重新确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对人“类本质”的积极回应。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 “类本质” “天下无外” 
现代性伦理实体的异化重奏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对象化逻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孙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2);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ZJJ2020003);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无产阶级的空间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城市形态创新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1YJC710055)。
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伦理实体是统一了抽象法和主观法的最高法,市民社会是其中关键一环,联系着自在的伦理实体即家庭与自在自为的伦理实体即国家。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本质剖析来展开资本现代性批判,以期通过国家的本...
关键词:伦理实体 资本现代性 异化劳动 类本质 
马克思早期生命政治观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被引量:2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8-12,共5页邱静文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9ZDA02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结合经济学批判和哲学批判撰写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异化劳动对工人阶级生命造成的悲惨状况。通过吸收改造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思想,马克思运用类本质辩证法考察人的生存状况,将资本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 生命政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类本质 生命解放 异化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法理重述——从自然权利到马克思主义“类本质”权利被引量:2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韩振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庭审实质化语境下法官认知风格的测验及其改善研究”(18CFX00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论认知风格对法官决策差异形成的影响”(17NDJC195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法理重述,涉及从自然权利到马克思主义类本质权利的范式转换。基于自然法观念的自然权利理论一直面临着生成来源的质疑,特别是道德哲学上的功利主义以及政治哲学上的交往理性理论之强烈批判。在当今法学界各思想流派...
关键词:“类本质”权利 自然权利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 法理 
解释自然类:依据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理论基础被引量:4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张存建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自然种类的形而上学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94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规范推理主义研究:以布兰顿语言哲学为例”(项目编号:19FZXB038).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
关键词:归纳问题 自然类 自然齐一性 类本质主义 自我平衡性质簇说 
马克思的类概念探析被引量:4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9期45-53,共9页汪信砚 柳丹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0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揭示了类概念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人的类本质不是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社会的、历史的本质;人的类关系不是一种'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关系,而是历史地生成的内...
关键词:实践活动 类本质 类关系 类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自由思想原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36-40,共5页刘东方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中国哲学史资料库建设和研究(1919—1949)”(14AZD088);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2017LNQN33)
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追寻的终极价值,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主题。作为能动的社会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理想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私有制、自由竞争,以及资本主义必然自...
关键词:异化劳动 自由 类本质 实践 
“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基础——基于马克思“类本质”概念的理论思考被引量:5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胡绪明 胡运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关系研究"(16ZDA099)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概念中,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表征,也是一个超越自然生命的形而上的范畴。"类存在"揭示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原初动力在于作为人的超越自然生命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存在方式;"类特性"阐明了美好...
关键词:美好生活需要 类存在 类特性 类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