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写作

作品数:24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艳兵周志成文玲吴秀明尹凡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极光》《语文新圃》《文艺争鸣》《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现代主义的显与隐:“九十年代诗歌”批判之一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4年第4期145-154,共10页王东东 
“九十年代诗人”以中国的现代主义者自居,并大言不惭地宣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他们手里得以最终完成,也就是说,他们自视为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峰。随着九十年代诗人迅速进入文学史被经典化,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细...
关键词:九十年代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显与隐 诗学理念 后现代写作 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者 
向历史敞开的现代异在文化空间——余华《文城》的精神关怀
《小说评论》2023年第5期202-207,共6页张琳 
余华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带有怪诞、暴力、阴谋的书写跻身于追求形式实验的先锋派之列。随着先锋派在形式探索上的势头减弱,余华转向书写乡土生存现实。转型后的余华淡化了怪诞、冷漠、与现实割裂的后现代写作风格,转而用同情的眼光看待...
关键词:底层人物 余华 精神关怀 后现代写作 先锋派 生存现实 怪诞 形式探索 
截句的诗体学意义
《河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王珂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诗现实功能及现代性建设研究”(17BZW071);2018年东南大学高校基本业务费(人文社科)重大引导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新诗创新研究”
截句是中国传统诗歌技巧的继承,是诗人们在"争价一句之奇"。台湾地区截句与百年新诗史上的小诗一脉相承又有差异,用的是现代诗体和现代汉语,抒发的是台湾现代人的情绪,记录的是现代生活,具有现代诗的生产传播方式。台湾地区强调这种诗...
关键词:截句 小诗 争价一句之奇 后现代写作 
媒介嬗变中中国文学文本样式的延伸、转折与嬗变——以“电脑文本”与后现代写作比较为例
《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张斯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发展对中国文学叙事方式的影响"(14CZW049)的结项成果;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全媒体时代文学叙事的嬗变"(JJKH20180256SK);"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5FRGG04)的阶段性成果
媒介嬗变使得文学文本从“纸质时代”到“电影时代”到“电视时代”走入了“电脑时代”,这甚至可以说是文学写作至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传播载体革命。电脑的智能化程度也将对文学文本产生巨大的影响。电脑进行文学文本创作的最大优势就是...
关键词:电脑时代 中国文学 文本样式 后现代写作 嬗变 媒介 《战争与和平》 文学文本 
从《欧米伽点》看唐·德里罗后现代写作的“美”与“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110-112,共3页向丹辉 
唐·德里罗的创作,始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从早期工业时代美国大众生活环境的迷茫,还是到现代大众生活文化的改变,唐·德里罗都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角度去分析其中蕴藏着的社会问题,充满了人文关怀。以唐·德里罗的代表作《欧米...
关键词:《欧米伽点》 唐·德里罗 后现代 写作特点 
无处安放的乡愁——评舟自横诗集《乡雨滴心》
《北极光》2017年第4期79-80,共2页石长江 张伟东 
对作品充满期待,是读者进入文学文本的一个前提。读了舟白横的诗集《乡雨滴心》,窥探到诗人在话语观照下诗歌内部所呈现出的心灵景观,相对于时下诗坛太过单一的抒情和后现代写作,舟自横从诗意的角度展开了绵绵的乡愁。
关键词:雨滴 诗集 乡愁 后现代写作 文学文本 心灵 诗歌 诗人 
莫里森和莫言作品后现代写作手法对比初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苏冬凉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资助项目(JAS150456)
莫里森和莫言是美国和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虽然生不同时居不同地,但作品却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论文从非线性叙事、多重叙述角度以及玩转语言游戏等方面对比分析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后现代写作手法。莫里森和莫言在...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 多重叙述角度 语言游戏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潮中的云南诗歌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1期32-33,共2页朱彩梅 
2014年度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当代汉语新诗的审美特性及其困境与出路"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多元文化汇融中的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Z05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潮中的云南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现代主义诗歌是缺席的,诗人直接从"民族与边地"的浪漫书写进入后现代写作。这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位于边疆的云南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被隔离程度以及"外省"诗人获得诗歌资源的滞后...
关键词:云南诗歌 民族边地书写 后现代写作 
诗屋
《作品》2016年第9期147-151,共5页
创办十二年的《诗屋》以诗伦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真善美作为诗歌写作的核心理念,依附以楚辞为源头的湖湘文化,融合古典诗词之美和现代西方技法,倡导“好诗主义”。在技术取向上,讲究书面语和口语的交融,在恪守传统人文关怀与生命...
关键词:诗歌写作 后现代写作 湖湘文化 现代西方 古典诗词 技术取向 生命理想 人文关怀 
都市荒漠的守望者──论潘向黎的小说创作
《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臧晴 
一 一直以来,潘向黎的小说都被认为是现代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她笔下那些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的百货店橱窗,紧张忙碌、咖啡氤氲的白领生活,以及轻抹蔻丹、顾盼生辉的摩登女郎……都共同构成了一派繁华质感的都市景象。尽管消费社会...
关键词:都市生活 小说创作 潘向黎 后现代写作 荒漠 消费社会 小说世界 百货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