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性

作品数:40被引量:14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陈忠孟红梅高明晨刘象愚生安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交叉路口的诠释者与后殖民性——以《诠释者》为例
《文学理论前沿》2022年第2期208-231,共24页胡燕 姚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德勒兹哲学视角下的非洲英语小说研究”(2018BWY02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齐努阿·阿契贝:非洲小民族作家的解域实践”(19FWWB012)。
非洲首位诺奖桂冠作家沃莱·索因卡的《诠释者》,反映了非洲文学位于文化十字路口的矛盾状态和混杂性特征。这两种特性的判断来自后殖民批评对第三世界文学的深刻洞见,但后殖民理论有意无意间遮蔽了非洲文学中本土文化的核心参照点,并...
关键词:《诠释者》 文化十字路口 后殖民性 文化参照 
稀释在“第四空间”中的后殖民性之反思——以阿契贝《瓦解》的两个汉语译本为例被引量:1
《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5期93-100,共8页杨镇源 
作为杂合性话语,非洲后殖民主义文学产生于巴巴所谓的“第三空间”,并由此造就自身的后殖民性。值得注意的是,如经由翻译再度融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形成新的杂合性话语,非洲后殖民主义文学便会走入“第三空间”的后续——“第四空间”,并...
关键词:第四空间 后殖民性 稀释 新规约主义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东方故事的疾病叙事与后殖民性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48-252,共5页刘娅敏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046);安徽医科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415-32)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且题材广泛,其中一系列以英帝国在远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殖民地为背景的小说精确刻画了下层官员、洋行职员、传教士、小商人和小农场主等底层殖民者在异域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此类小说通过...
关键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短篇小说 东方殖民地 疾病叙事 后殖民性 
去殖民性:(重新)塑造世界被引量:3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8年第1期115-126,共12页雅克琳·卡坦涅克丝查 凌焕铭 萨拉·什洛夫 赵洋(译)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介绍去殖民性(decolonity)的概念。他们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了解释:(1)什么是去殖民性?(2)它与后殖民性(postcolonity)有何不同?(3)为什么我们应该去殖民性?通过论证,本文主要关注三种在当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全球性制度:...
关键词:后殖民性 世界 国际关系 殖民化 全球性 
于杨 服装设计的民族性与后殖民性
《时尚北京》2015年第1期168-169,共2页单靖雅 
时尚北京:服装行业瓶颈时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于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假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这使得节日商场少有几年前的人头攒动的拥挤场面,黄金假期商场业绩显然不如从前;同时,博眼球的推广活动意义不大,消...
关键词:服装设计 民族性 服装行业 生活方式 营销活动 城市竞争 商业模式 消费者 
如何面对全球化时代教育的后殖民性——从文化涵化的视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2-124,共3页贺朝阳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的交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频繁和剧烈,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文化的涵化。从文化涵化的视角审视现实的教育,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民族特色丧失殆尽。因此,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就是后殖民教...
关键词:文化涵化 全球化 多元文化教育 后殖民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精英创作范式的转换路径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年第10期82-84,共3页黄本亮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编号:2012SJD760033)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精英创作范式的路径转换见证了中国当下平面创作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既包含对后殖民性有意或无意的挣扎,又包含对形式本体意义的探索与突破,更折射出本土设计思想所具有的包容吸纳、多元和谐、圆通尽妙的优良品性,这...
关键词:平面设计 中国当代 创作范式 路径转换 精英 后殖民性 本体意义 设计思想 
从小说《看不见的人》看美国的后殖民性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58-59,共2页邹莉 
美国小说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揭示了美国白人对黑人的他者化、同化和压制,也展示了黑人努力摆脱他们的从属地位,努力争取从边缘化走出来的主题。本文拟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如何发现自己被隐形的荒...
关键词:后殖民 种族歧视 双重身份 
《窈窕绅士》的后殖民意味
《飞天》2012年第14期22-23,共2页韦朋 
美国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明信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的论文中说:"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这第三世界的大众...
关键词:后殖民性 文化帝国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 资本主义 第三世界文学 中国电影 大众文化 詹明信 民族寓言 生活方式 
美国黑人如何摆脱“粉红色”——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后殖民性”研究被引量: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何燕李 
盖茨开创了一套富含"后殖民性"的文学批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知识考古,阐述白人如何把黑人扭曲为"粉红色";二、文化寻根,转向黑人男性和女性文本进行多向度的族裔文学谱系寻根;三、文化定位,把"敞明自身"的黑人文学文本和批...
关键词:知识考古 文化寻根 文学正典 后殖民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