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告

作品数:126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继峰刘凯谭五昌吴礼权陈晓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嘉庚为南侨机工奔走呼告
《炎黄春秋》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朱小平 
中华民族浴血抗战期间,陈嘉庚先生号召3000多名东南亚华侨汽车司机及修理技术人员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他们无数次穿过滇緬公路,将军需物资运输至抗战前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关键词:南洋华侨机工 汽车司机 军需物资 抗战期间 东南亚华侨 南侨机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陈嘉庚 
巧用呼告诉衷情
《现代阅读》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谭嘉慧 
呼告是在写作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直接呼唤原本不在面前的人或物,并且与之说话。“巧用呼告诉衷情”是指作者通过呼告的方式,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修辞方式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作...
关键词:语文课本 修辞方式 写作策略 作者思想感情 呼告 经典文本 情感之弦 表达内心 
论鲁迅《颓败线的颤动》的“旷野呼告”与“世界性因素”
《绍兴鲁迅研究》2023年第1期49-63,共15页易文杰 
荣格指出,原型是一种记忆蕴藏,来源于同一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因而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积淀。[1]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其思想深受荣格的影响,也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而神话中包含了后代文学...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 诺思洛普·弗莱 神话故事 文学起源 世界性因素 论鲁迅 神话体系 西方文化背景 
对您的爱永不止息,祖国
《七彩语文》2023年第37期14-19,共6页曾文彦(组稿) 
20世纪30年代,有一群人奔走呼告,用自己的力量扛起救亡图存的旗帜,爱国的声音响彻中国大地。今天我们置身和平安稳的环境,再读“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是否能与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呼告 救亡图存 20世纪30年代 
阅读与语言表达:以呼告抒深情
《现代阅读》2023年第8期50-55,共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用书指出,元杂剧中的曲词普遍具有抒情性强的特点,并且对人物的感情反复渲染、务尽务透,这一点和诗词作品强调含蓄蕴藉、点到为止大不相同。比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的《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在曲词里,窦娥质...
关键词:《窦娥冤》 关汉卿 诗词作品 含蓄蕴藉 元杂剧 人民教育出版社 曲词 主持公道 
政治修辞与呼告文本建构被引量: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57-61,共5页吴礼权 谢元春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政治修辞学”阶段性成果。
呼告是口语表达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自然人”的“日常修辞”与“政治人”的“政治修辞”中,都能时常见到呼告修辞文本的建构。从修辞实践看,呼告在虚拟语境与现实语境中都存在。虚拟语境的呼告,常见的有“比拟呼告”与“示现...
关键词:政治修辞 呼告 文本建构 情感共鸣 效果最大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从“最高现实”到构建“人类一家亲”的旷野呼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60-66,共7页赵桂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以关注和剖析人、人性、人心的奥秘见长,从成名作《穷人》开始,到最后一部长篇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无不如此。在陀氏笔下,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恶人,这是"不论断人"的认识前提。阻碍这一认识...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类一家亲” “不论断人” 非理性冲动 
肉体的遗迹
《领导文萃》2020年第10期77-77,共1页李修文 
在我读过的绝命诗里,恰是两个无名氏留下的句子最让人不忍再读。一个是过去时代的死囚,在断头前的一瞬,他既知无力回天,便只得喃喃自语:“黄泉路上无驿站,今夜投宿在何方?”另一个,是古罗马时代的妓女,闭目之前,她捧出呼告,并且嘱咐姐...
关键词:绝命诗 无名氏 古罗马时代 黄泉路 呼告 行旅 
绿萝又青青
《作文(初中年级)》2019年第12期52-54,共3页张英华 
环绕着包裹有细绒布的中空的铁柱,浓绿如碧玉般的叶子俏生生地支棱着,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润泽。翻卷的水嫩的叶芯往上翘着,似乎在悄悄地呼告:很快就有新生的叶片加盟啦!一盆高高瘦瘦的绿萝,就这样在办公室里生机勃勃地焕发着绿的光泽...
关键词:绿萝 铁柱 呼告 
乡愁,一场从未孤立过的呼告——探析剑男的幕阜山系列诗歌
《长江丛刊》2019年第31期20-21,93,共3页夏宏 
我持有一种偏见:峻拔的当代大陆诗人,一般都累积了丰富的乡土经验或者葆有对乡村生活的童年记忆,其诗意根基在所谓的时代革新的下面、在土地上。倒不一定体现于对诗歌题材的选择,而更为深入地坐实于情思(语言)的结构性运动中——或隐或...
关键词:童年记忆 乡土经验 幕阜山 大陆内部 城乡二元 当代诗 乡愁 中西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